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童贤母,姓罗氏,宁海童处士释卿妻也。罗为县旧族,贤母少丧亲,姿端厚,有识度,年十三归童氏。时处士之祖母高年而父母皆老,贤母事之孝敬雍顺,治产业,习女工,甚得归道。舅姑喜,家政一任之。祖母晚病,手足痹不能举,溲恶或时污床席,贤母躬抱持洗涤。饮食必执匙箸以进,久而不懈。
贤母有知能,粗细指画经综皆有方略条理。既而家浸盛,及处士蚤世,诸子长,娶妇生孙,一听贤母之教。遂相与合食,不分财异爨。家庭之间,出内有法,长幼有伦,遇人有惠,待宾客有礼,于是贤母远迩皆称焉。
初,元季无政。大家以赀结长吏,出之租税,俾小民佃者代输,里正因而渔利。每亩征米四升,小民以为病。会贤母家为里正,催民租税,命减其半,不足宁出己粟以输。乡闾贫弱赖以不困。洪武初,宁海及邻县饥,里中富人以麦贷贫乏者,每麦斗责谷二斗三升。时贤母家有麦数廪,召诸子谓日:“饥者众,而吾家幸有余,安忍乘时取倍蓰之息?若等无效他人,宜减息一斗,以为乡率。”于是长子遵母意,与诸弟行之。又白于县,请禁多取息以病民者。母好施予孤弱,不能自存者给以钱粟,不责其偿。为之娶妇,使成家业。如是者二十余人。人或告饥,推食以予之。遇人有急,度其事可解,属诸子解之。后或背负,绝不与较。至不义人戒莫近,事于不可者戒勿为。其揣料世事,明远甚,虽丈夫有弗逮也。家人指逾千,婢仆指称之,人人察其饥饱苦乐与其才性所宜,无有怨者。
(节选自《童贤母传》明•方孝孺)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家政一任之一:全,都。
B.元季无政季:指后期或末期
C.俾小民佃者代输 代输:代理运输。
D.宜减息一斗,以为乡率率:表率。

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明童贤母乐善好施的一组是(  )(3分)
①贤母躬抱持洗涤                 ②粗细指画经综皆有方略条理
③不足宁出己粟以输               ④宜减息一斗
⑤不能自存者给以钱粟             ⑥人人察其饥饱苦乐与其才性所宜

A.①③⑥ B.③④⑤ C.②④⑥ D.①②⑤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童贤母十三岁嫁到童家,恭敬孝顺老人,精心伺候生病的祖母,治家理财缝缝补补很合为媳之道。
B.童贤母明慧贤能,对子女悉心教诲,对家庭操持有方,大大小小的事情都安排得井井有条。
C.童贤母改变以前大户人家的做法,不用资财结交官吏,不剥削租种自己田地的人,专心管理乡甲事务,深受村民的拥戴。
D.童贤母深明事理,告诫子女远离不义之人,拒做不合理之事,对家人奴婢关怀备至,远近的人们都称赞他。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 遂相与合食,不分财异爨。(3分)
                                  ▲                                         
(2) 大家以赀结长吏,出之租税,俾小民佃者代输,里正因而渔利。(4分)
                                  ▲                                         
(3) 其揣料世事,明远甚,虽丈夫有弗逮也。(3分)
                                  ▲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较易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试题
专诸者,吴堂邑人也。伍子胥之亡楚而如吴也,知专诸之能。伍子胥既见吴王僚,说以伐楚之利。吴公子光曰:“彼伍员父兄皆死于楚而员言伐楚,欲自为报私雠也,非能为吴。”吴王乃止。伍子胥知公子光之欲杀吴王僚,乃曰:“彼光将有内志,未可说以外事。”乃进专诸于公子光。
光之父曰吴王诸樊。诸樊弟三人:次曰馀祭,次曰夷眜,次曰季子札。诸樊知季子札贤而不立太子,以次传三弟,欲卒致国于季子札。诸樊既死,传馀祭。馀祭死,传夷眜。夷眜死,当传季子札;季子札逃不肯立,吴人乃立夷眜之子僚为王。公子光曰:“使以兄弟次邪,季子当立;必以子乎,则光真適嗣,当立。”故尝阴养谋臣以求立。
光既得专诸,善客待之。九年而楚平王死。春,吴王僚欲因楚丧,使其二弟公子盖馀、属庸将兵围楚之灊;使延陵季子于晋,以观诸侯之变。楚发兵绝吴将盖馀、属庸路,吴兵不得还。于是公子光谓专诸曰:“此时不可失,不求何获!且光真王嗣,当立,季子虽来,不吾废也。”专诸曰:“王僚可杀也。母老子弱,而两弟将兵伐楚,楚绝其后。方今吴外困于楚,而内空无骨鲠之臣,是无如我何。”公子光顿首曰:“光之身,子之身也。”
四月丙子,光伏甲士于窟室中,而具酒请王僚。王僚使兵陈自宫至光之家,门户阶陛左右,皆王僚之亲戚也。夹立侍,皆持长铍。酒既酣,公子光佯为足疾,入窟室中,使专诸置匕首鱼炙之腹中而进之。既至王前,专诸擘鱼,因以匕首刺王僚,王僚立死。左右亦杀专诸,王人扰乱。公子光出其伏甲以攻王僚之徒,尽灭之,遂自立为王,是为阖闾。阖闾乃封专诸之子以为上卿。
下列各项对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伍子胥之亡楚而如吴也,知专诸之能亡:逃跑
B.故尝阴养谋臣以求立阴:暗地里
C.公子盖馀、属庸将兵围楚之灊将:率领
D.门户阶陛左右,皆王僚之亲戚也亲戚:亲属

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伍子胥既见吴王僚,说以伐楚之利以勇气闻于诸侯
B.欲因楚丧,使其二弟将兵围楚之灊因利乘便,宰割天下
C.光伏甲士于窟室中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D.伍子胥之亡楚而如吴也方六七十,如五六十,由也为之,可使足民

下列对原文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伍子胥建议吴王攻打楚国,由于公子光的阻挠,吴王没有采纳他的建议。
B.公子光认为夷眜死后,自己最有资格继承王位,所以谋划让专诸刺杀了王僚,自立为王,也就是阖闾。
C.吴王僚的两个弟弟率领的吴国大军被楚国断了后路,难以及时回国,这给公子光谋刺王僚带来了最佳时机。
D.伍子胥知道,有公子光在就无法依靠王僚复己之仇,于是向公子光推荐专诸,好让公子光早早完成内志,这体现了伍子胥的远见卓识。

.把文中划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诸樊知季子札贤而不立太子,以次传三弟,欲卒致国于季子札。
(2)方今吴外困于楚,而内空无骨鲠之臣,是无如我何。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允正字修己,以荫补供奉官。太平兴国中,掌左藏库,屡得升殿奏事,太宗颇记忆其旧故。雍熙中,与张平同掌三班,俄为阁门祗候。四年,迁阁门通事舍人。时女弟适许王,以居第质于宋偓,太宗诘之曰:“尔父守边二十余年,止有此第耳,何以质之?”允正具以奏,即遣内侍辇钱赎还,缙绅咸赋诗颂美。
淳化中,命讨戎、泸州叛蛮。迁西上阁门副使。太宗虑京城狱囚淹系,命允正提总之。尝请诏御史台给开封府司录司、左右军巡、四排岸司印纸作囚簿,署禁系月日,条其罪犯,岁满较其殿最。诏从其请。逾年,开封府上言:“京师浩穰,禁系尤众,御史府考较之际,胥吏奔命,有妨推鞫,况无欺隐,不烦推校。”卒罢之。允正又提点左右藏,屡乘传北面,经度边要。五年,为卫州修河部署。会建清远军积石寨,命诣瀚海部分其役。还,拜西上阁门使、并州驻泊钤辖。俄代张永德知州事,徙代州。
咸平初,使西蜀询访民事,还,进秩东上阁门使,历知镇、莫二州。又为并代马步军钤辖。契丹扰边,车驾驻大名,允正与高琼率太原军出土门路来会,召见便殿。所部有广锐骑士数百,皆素练习,命允正引以入,赐缗钱。遣屯邢州,与石保吉逐辽人,辽人遁去。俄以兵会大名,复还并代。
五年,合泾原仪渭、邠宁环庆两路为一界,命王汉忠为都部署,驿召允正为钤辖兼安抚都监,即日上道。大中祥符三年,累表求还。至京师,将祀汾阴,以疾难于扈从,命为河阳部署以便养。会张崇贵卒,赵德明颇逾轶,亟诏徙允正为鄜延部署,内侍密诏存谕。礼成,领河州团练使。允正颇知书,性严毅,疏财,喜自修饬。素病佝偻,以是罕在要近,累典边任,多杀戮。是秋,徙知永兴军,卒,年五十一。(节选自《宋史·李允正传》卷二百七十三 列传三十二)
对下列句子中加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太宗颇记忆其旧故:旧交
B.时女弟许王适:出嫁
C.即遣内侍钱赎还辇:人力车
D.太宗虑京城狱囚系 淹:滞留,久留

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李允正“严毅,疏财”的一组是
①屡得升殿奏事②尝请署禁系月日,条其罪犯
③以居第质于宋偓④与石保吉逐辽人,辽人遁去
⑤以疾难于扈从⑥累典边任,多杀戮

A.②④⑥ B.①③⑥ C.①②⑤ D.③④⑤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 ,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允正的父亲为朝廷守边二十多年,是有功的;因此李允正能够以恩荫补为供奉官。
B.朝廷一直采纳李允正的建议,对在押犯人实行盖印纸张簿籍,这样有利于监狱管理。
C.李允正忠于朝廷,恪尽职守。先后多次调任边防;为巩固边关,难免经常涉足杀戮。
D.李允正严厉果敢,不爱财,重修养,可是多执掌边防;因为他患有佝偻病,仪表不雅。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尔父守边二十余年,止有此第耳,何以质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所部有广锐骑士数百,皆素练习,命允正引以入,赐缗钱。

(6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问题。
吕大器,字俨若,遂宁人。崇祯元年进士。授行人,擢吏部稽勋主事,更历四司,乞假归。以邑城庳恶,倡议修筑,工甫竣,贼至,佐有司拒守,城获全。
十四年,擢右佥都御史,巡抚甘肃。劾总兵官柴时华不法,解其职,立遣副将王世宠代之。时华乞兵西部及土鲁番为变,大器令世宠讨败时华及西部,时华自焚死。塞外黄台吉等拥众乞赏,谋犯肃州。大器假赏犒名,杀其众无算,又讨群番为乱者,抚三十八族,西陲略定。
十五年六月,擢兵部添注右侍郎。时畿辅未解严,大器及诸将和应荐、张汝行驰扼顺义牛栏山。总督赵光抃集诸师大战螺山,应荐阵亡,他将亦多败,唯大器所部无失事。
五月,以保定息警,罢总督官,特设江西、湖广、应天、安庆总督,驻九江,大器任之。湖北地已失,武昌亦陷,左良玉驻九江,称疾不进,疑大器图己。大器诣榻前与慰劳,疑稍释。而张献忠大躏湖南,分兵陷袁州、吉安。大器急遣部将及良玉军连破之樟树镇,峡江、永新二郡皆复。
十七年四月,京师报陷,南京大臣议立君。大器主钱谦益言,立潞王。议未定而马士英及阮大铖拥福王至。福王立,迁大器吏部左侍郎。大器以异议绌,自危,乃上疏劾士英。言其拥兵入朝,翻先皇手定逆案,欲跻阮大铖中枢。女弟夫未履行阵,授总戎。“夫吴甡、郑三俊,臣不谓无一事失,而端方谅直,终为海内正人之归;士英、大铖,臣不谓无一技长,而奸回邪慝,终为宗社无穷之祸”。疏入,以和衷体国答之。
未几,泽清入朝,劾大器怀异图。大器遂乞休去,以手书监国告庙文送内阁,明无他。士英憾未已,令太常少卿李沾劾之。遂削大器籍,复命法司逮治之。以蜀地尽失,无可踪迹而止。大器既去,沾得超擢左都御史,独縯祚论死。
明年,唐王召为兵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道梗,久之至。汀州失,奔广东,与丁魁楚等拥永明王监国,令以原官兼掌兵部事。进少傅,尽督西南诸军,据夔州。大器檄占春、大海、云风讨杀容籓。大器至思南得疾,次都匀而卒,王谥为文肃。
(《明史·吕大器传》有删改)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唯大器所部无失事 部:部属
B.欲跻阮大铖中枢 跻:使……晋升
C.独縯祚论死 论:判决
D.次都匀而卒 次:临时驻扎

下列各组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A.劾总兵官柴时华不法,解其职秦王恐其破壁
B.议未定而马士英及阮大铖拥福王至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C.大器以异议绌少以父任
D.道梗,久之至为之奈何

把第Ⅰ卷文言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 大器假赏犒名,杀其众无算,又讨群番为乱者,抚三十八族,西陲略定。
(2) 夫吴甡、郑三俊,臣不谓无一事失,而端方谅直,终为海内正人之归
请用斜线“/”给下面短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断句不超过8处)
眉山在西南数千里外,一日父子隐然名动京师而苏氏文章遂擅天下君之文博辩宏伟读者悚然想见其人既见而温温似不能言及即之与居愈久而愈可爱间而出其所有,愈叩而愈无穷。呜呼!可谓纯明笃实之君子也。(欧阳修《老苏先生墓志铭》)
根据第Ⅰ卷文言材料,请简要分析吕大器被福王撤职并要求法办的原因。

阅读材料,完成后面题目。(10分)
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限6处)(6分)
故诗有三义焉:一曰兴,二曰比,三曰赋。文已尽而意有余,兴也;因物喻志,比也;直书其事,寓言写物,赋也。宏斯三义酌而用之干之以风力润之以丹彩使味之者无极闻之者动心是诗之至也。若专用比兴,患在意深,意深则辞踬;若但用赋体,患在意浮,意浮则文散,嬉成流移,文无止泊,有芜漫之累矣。
(节选自钟嵘《〈诗品〉序》)
《诗品》与刘勰的《》均为齐梁时的文学批评名著。《诗大序》中将赋、比、兴与合称为“六义”。
选段最后一句话强调了什么意思?用自己的话概括,不超过15个字。















1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19分)
范景仁墓志铭
苏 轼
公姓范氏,讳镇,字景仁。四岁而孤,从二兄为学。薛奎守蜀,公时年十八,奎与语奇之,还朝与公俱。举进士,为礼部第一,释褐为新安主簿。宰相庞籍言公有异材,恬于进取,特除直秘阁,擢起居舍人。
仁宗性宽容,言事者务讦以为名,或诬人阴私。公独引大体,略细故。时陈执中为相,公尝论其无学术,非宰相器。及执中嬖妾笞杀婢,御史劾奏,欲逐去之。公言:“今阴阳不和,财匮民困,盗贼滋炽,执中当任其咎。闺门之私,非所以责宰相。”识者韪之。
仁宗即位三十五年,未有继嗣。嘉祐初得疾,中外危恐,不知所为。公独奋曰:“天下事尚有大于此者乎?”即上疏曰:“太祖舍其子而立太宗,此天下之大公也。愿陛下择宗室贤者,异其礼物,而试之政事,以系天下心。”章累上,不报,因阖门请罪。执政谓公:“上之不豫,大臣尝建此策矣,今间言已入,为之甚难。”公复移书执政曰:“事当论其是非,不当问其难易。速则济,缓则不及,此圣贤所以贵机会也。诸公言今日难于前日,安知他日不难于今日乎?”凡章十九上,待罪百余日,须发为白。
王安石为政,改常平为青苗法。公上疏曰:“常平之法,始于汉之盛时,视谷贵贱发敛,以便农末,不可改。而青苗行于唐之衰乱,不足法。”疏三上,不报。即上言:“臣言不行,无颜复立于朝,请致仕。”疏五上,最后指言安石以喜怒赏罚事,曰:“陛下有纳谏之资,大臣进拒谏之计;陛下有爱民之性,大臣用残民之术。”安石大怒,自草制,极口诋公。落翰林学士,以本官致仕。公上表谢,其略曰:“虽曰乞身而去,敢忘忧国之心?
公既退居,专以读书赋诗自娱。客至,辄置酒尽欢。或劝公称疾杜门,公曰:“死生祸福,天也。吾其如天何!”轼得罪,下御史台狱,索公与轼往来书疏文字甚急。公犹上书救轼不已。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恬于进取恬:淡泊
B.章累上,不报报:上报
C.落翰林学士落:免除
D.或劝公称疾杜门杜:关闭

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范镇见解不俗的一组是 ( )
①闺门之私,非所以责宰相②愿陛下择宗室贤者,异其礼物,而试之政事
③诸公言今日难于前日,安知他日不难于今日乎④臣言不行,无颜复立于朝,请致仕
⑤而青苗行于唐之衰乱,不足法⑥死生祸福,天也

A.①③⑤ B.①④⑥ C.②③⑥ D.②④⑤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范镇幼时从兄为学,年轻时就表现出与众不同的才华,受到蜀地守官的赏识;举进士踏上仕途后,宰相庞公又很器重他,为他美言。
B.范镇看问题客观公允。他认为宰相陈执中学识不高,不堪重任;却反对有人借家中私事弹劾陈执中,他的看法得到有识之士的认同。
C.仁宗在位多年未确立继承人,范镇认为这是关系到国家稳定的紧要事情,先后十九次上书直陈己见,因此获罪,以至于须发都白了。
D.范镇反对王安石推行青苗法,多次上书无效后,无奈退休家居;在家中他读书自娱,饮酒取乐,有人劝其谨慎行事,他却坦然处之。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公独引大体,略细故。

(2)速则济,缓则不及,此圣贤所以贵机会也。

(3)虽曰乞身而去,敢忘忧国之心?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