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第二次工业革命的重大发明而产生的社会现象有
①蒸汽轮船航行在各大海洋上
②“珍妮纺纱机”被广泛运用于纺织业
③电动机和内燃机运用于工业和交通运输业
④电灯、电话、电报丰富了人们的生活
⑤普遍使用电子计算机
| A.①② | B.③④ | C.①③ | D.④⑤ |
1876年葛元煦注意到,开设在上海虹口一带的西餐馆有“华人间亦往食焉”……到八、九十年代,天津、北京的西餐馆也相继开设,名声愈来愈大。翻阅当时的《大公报》,常可看到“品升楼”、 “德义楼” 、“番茶馆”的广告,称它们专办“英法大菜”、“请得巧手外国厨房精调西菜”。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说明西餐丰富了我国人民的日常生活 |
| B.近代中国广大城乡吃西餐成为一种时尚 |
| C.西餐逐渐受通商口岸和一些大城市上层居民的欢迎 |
| D.西餐已取代中国饮食习俗 |
晚清思想家冯桂芬在《校邠庐抗议》中提出:“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下列近代企业中,其兴办宗旨与冯桂芬的观点相似的是
| A.天津机器制造局 | B.发昌机器厂 |
| C.继昌隆缫丝厂 | D.大生纱厂 |
《人民日版》某年的元旦社论以《乘风破浪》为标题,提出“鼓足革命干劲,迎接第二个五年计划!”的口号,同时还附有《十五年赶上英国》的图表。据此判断,该份日报最有可能出版于
| A.1956年 | B.1978年 | C.1966年 | D.1958年 |
20世纪50年代,中国“红专大学招牌各处可见,有些地方提出每县出一个鲁迅,每县出一个郭沫若,有些省仅几个月就宣布基本扫除文盲”。这一现象反映了
| A.“一五”计划重视工业化建设 | B.“大跃进”运动的全面展开 |
| C.“双百”方针得到全面贯彻 | D.“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 |
1909年,《京华百二竹枝词》曰:“报纸于今最有功,能教民智渐开通。眼前报馆如林立,不见‘中央’有‘大同’(‘中央’、‘大同’均为当时报纸名称)。”这一描述表明
| A.报纸宣传成为变革根本动力 | B.描述者倡导报纸产业多元化 |
| C.描述者肯定报纸的教化功能 | D.报纸舆论受到专制政府控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