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图2为苏俄(联)粮食产量变化曲线图,其中导致1921~ 1925年粮食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
C.斯大林模式的形成
D.农业集体化政策
科目 历史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较易
知识点: 新经济政策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与“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观点不一致的是

A.“黄金珠玉,饥不可食,寒不可衣,都不如谷物和丝麻”
B.“乃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困辱之”┅┅┅
C.“士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
D.“舍本逐末,贤者所非”

明朝中后期,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在江南一些地区出现的历史条件有
①农业生产商品化,手工业出现新的社会分工
②江浙地区自南宋以来长期成为全国的经济重心
③地理环境优越,物产丰富,尤其是蚕丝和棉花
④封建君主专制的空前加强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宋代在选拔官吏时有这样一条规定:“如工商杂类人等有奇才异行卓然不群者,亦并解送。”清朝后期形成捐纳(买官)制度,买官成为商人进入仕途和升迁的途径。这种现象反映出宋代以后中国社会

A.开始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型 B.商人的社会地位有所提高
C.商业已成为社会主导产业 D.科举考试逐渐失去吸引力

古代中国以农立国,农耕文明长期居于世界先进水平,精耕细作是我国传统农业经济的一个基本特征。耕作技术的发展是精耕细作的突出表现,下列能够代表当时先进耕作技术的是

A.商周时期铁犁牛耕出现 B.东汉时期使用曲辕犁
C.西汉时期的二牛一人耕 D.战国时期的都江堰

下列哪些语言反映了中国农业“精耕细作”的优良传统
①湿耕泽锄,不如归去
②六月不干田,无米莫怨天
③肥田是农家宝,庄稼不可少
④且溉且粪,张我禾黍

A.①②③ B.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