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荣同学阅读清朝林福祥《平海心筹》时,看到以下记载:“初十日辰刻(初十日即道光二十一年四月初十日,亦即1841年5月30日),逆夷由□□□过□□□抢劫,予闻锣声不绝,即带水勇应之,而八十余乡,亦执旗继至,不转眼间,来会者众数万,刀斧犁锄,在手即成军器,儿童妇女,喊声亦助兵威,斯时也,重重叠叠,遍野漫山,已将夷兵困在垓心矣。”(注:口表示字迹不清),该记载描述的场景是
A.三元里抗英 | B.驱逐阿古柏 |
C.反割台斗争 | D.反洋教斗争 |
戊戌变法期间,光绪帝共计发布变法诏令184条,包括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各个方面。对此,时任海关总税务司的赫德指出:“他们把足够的东西不顾它的胃量和消化能力,在三个月之内,都填塞给它吃了”。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A.变法过程急于求成 | B.变法内容贪大求全 |
C.变法不符合中国社会需要 | D.这是民族危机严重的反映 |
今天日本人的姓氏中,大部分是明治时期新起的,其中和地理有关的田中、山下、河上等姓很多,盐田、鸟饲、猪狩等姓则源于生产劳动。这些姓氏的出现,主要与明治维新的哪条措施有关?
A.“废藩置县” | B.废除封建身份制度 | C.“殖产兴业” | D.“文明开化” |
农奴制改革后,俄国社会的最主要矛盾是
A.资产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 | B.社会经济与政治的矛盾 |
C.落后的政治体制与资本主义经济体制的矛盾 | D.广大人民与沙皇专制政权的矛盾 |
北魏孝文帝改革中,加速少数民族封建化的根本措施是
A.实行均田制 | B.与汉族通婚 | C.迁都洛阳 | D.采用汉族的政治制度 |
生活在商鞅变法时期的秦国平民能够提高自身社会政治地位的途径有
①勤奋劳作,努力耕织②创办手工作坊,从事工商业活动
③英勇善战,争立军功④努力读书,精通四书五经
A.①④ | B.①②③④ | C.①③ | D.①②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