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1951年,玉树率先成立了全国第一个藏民族自治洲。近60年来,生活在这里的汉族、藏族、蒙古族等各族群众早已水乳交融,不分你我。为感受民族情怀,某校高一(1)班同学开展了“走进玉树”的综合探究活动,让我们一起参与其中。
品亲情:
“藏汉一家亲,同是中国人,有比奶茶还香浓的民族情。玉树不会倒,青海会常青……”这是65岁的仁措达丁对玉树灾区各民族团结协作抗震救灾的生动传唱。
(1)运用民族的有关知识说明为什么“玉树不会倒,青海会常青”?
心连心:
“在这一困难时刻,我需要尽快赶回国内,同我国人民在一起,投入抗震救灾工作。”玉树强震发生后,胡锦涛总书记提前结束访问回国,亲赴灾区指导抗震救灾工作。“同人民在一起!”吴邦国、温家宝等中央领导同志情牵玉树震区、心系灾区人民,第一时间部署这场营救生命、保障民生的艰巨斗争,或亲临一线指挥救灾,或部署各方力量投入抗震救灾战斗
(2 )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要“同人民在一起”?

科目 政治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较易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一个国家需要拥有伟大的民族精神,一个城市同样需要有自已的城市精神。为进一步增强北京文化软实力,北京市委、市政府决定开展“北京精神”提炼工作。下面是“北京精神”表述语的提炼过程。

阶段一:
专家研讨
自2010年5月以来,中科院、清华、北大、中国人民大学等20余所高校、科研院所的哲学、历史、文学、城市建设管理等领域的知名专家学者受邀,参加了本市的7次研讨会,提出了30多种北京精神初步表述语。
阶段二:
投票评选
2011年9月16日起至9月25日,市民登录网络投票系统和参与报刊选票邮寄达290多万人。结果显示,选择“爱国、创新、包容、厚德”的达175万多人,占到了近六成。
阶段三:
正式发布
2011年11月2日,8位北京市民代表在《北京欢迎你》的激昂旋律中,共同推动拉杆式启动台,正式向社会发布了以“爱国、创新、包容、厚德”为内容的“北京精神”表述语。

结合材料,说明公民可以通过哪些方式参与民主决策,这些方式有何重要意义?

材料一:
 2007-2011年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增长状况及国家财政收入的增长状况


2007年
2008年
2009年
2010年
2011年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人民币/元)
11759
13786
15781
17175
19109
同比上年实际增长(%)
10.4
5.4
8.4
9.8
7.8
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人民币/元)
3587
4140
4761
5153
5919
同比上年实际增长(%)
7.4
6.2
8
9.5
10.9
同期国家财政收入的增幅(%)
24.40
32.4
19.5
11.7
21.3

材料二:“十二五”规划将致力于全面的均衡的发展和收入分配改革,保持居民收入与GDP同步增长,控制收入差距扩大,实现“国富”到“民富”的转变。实现“民富”,不仅要把“蛋糕”做大,还要把“蛋糕”分好。
根据上述两则材料,回答下列三个问题:
(1)指出材料一所蕴含的经济信息。
(2)有人认为,“国富就意味着民富”。请运“收入与分配”的有关知识对此进行评析。
(3)请运用经济生活的有关知识,分析实现“民富”,不仅要把“蛋糕”做大,还要把“蛋糕”分好的原因。

Z省的一位人大代表在对快递行业的调查研究中发现,目前全省共有近千家快递公司,但普遍存在规模小、资金紧缺、管理混乱、缺乏行业自律等问题;机械化、自动化程度不高,从业人员整体素质欠佳;快递运送中经常发生投递延误、包裹遗失和损坏等现象,用户意见很大。因此,该人大代表联合其他代表,共同要求有关部门对此加强管理和引导。
运用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市场秩序的有关知识,分析应如何促进快递业的健康发展。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指出,面对日趋强化的资源环境约束,必须增强危机意识,树立绿色、低碳发展理念,以节能减排为重点,加快构建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某校高一(1)班认真学习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文件精神,围绕我国“加强节能减排,建设生态文明”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研究。让我们一起参与其中。
搜集查询
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是未来新的经济增长点。我国很多企业面对低碳经济的发展机遇摩拳擦掌,却面临资金、技术等困难。
(1)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分析影响企业经营成功的因素有哪些。
倡议行动
同学们发现,部分中学生中依然存在以下问题:水龙头不注意随手关紧,造成长时间流水;不注意节约用电,浪费现象较严重;学生用纸不注意反复循环利用;随手乱扔废弃物,不注意生态环保等。为此,同学们发出倡议,从我做起,加强节能减排。
(2)请你从树立正确的消费观角度,列举出该份倡议书应有的要点。
出谋划策
随着探究活动的深入,同学们越来越感觉到全球气候变暖、能源资源利用率低、生态环境严重破坏等问题迫切需要我们加强节能减排和生态文明的建设。同学们各抒己见,献计献策。
(3)作为当代中学生,请你列举出两个日常生活中节能减排的事例。

回顾过去五年,我国在经济发展、改善民生等方面取得了重大成果,展望未来五年,我国将面对更多的机遇和挑战。站在“十二五”开局的历史节点上,某校高一同学展开了以“回顾过去 展望未来”为主题的探究活动。
回顾过去:生活在苏北农村的学生小明,其家庭及家乡变化折射出时代和社会的变迁。小明向父母了解家庭变化,经过整理,得到以下图表。
表一:小明家庭纯收入情况(单位:元)

表二:小明家庭消费结构情况(%)


食品
穿、行、住
教育、文化、通讯
休闲、旅游
1978年
92.7
7.1
0.2
——
2012年
41.6
30.7
21.2
6.5

问题:(1)表一、表二分别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 (2)两表之间有何内在联系?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