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30年代,美国资本家用小麦和玉米代替煤炭作燃料,把牛奶倒入密西西比河,水果烂在果园里,咖啡用来铺路,这种现象说明了:
| A.美国经济进入了极度繁荣时期 |
| B.资本主义生产与市场之间矛盾极端尖锐 |
| C.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促进了生产的发展 |
| D.美国人民的生活水平普遍提高 |
曾国藩在日记中写道:“接恭亲王咨文,敬悉銮舆(皇帝的车驾)已出巡热河, (夷)氛逼近京城仅二十余里,为之悲泣,不知所以为计。”该日记记载的事件发生于
| A.鸦片战争期间 | B.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 |
| C.甲午中日战争期间 | D.八国联军侵华期间 |
下图是一幅漫画《奴化教育:鬼话连篇!》日本在沦陷区推行奴化教育的根本目的是 
| A.摧残中国人民的民族意识和反抗意识,实现其民族同化政策 |
| B.加强初等教育,普及日语和日本皇民意识 |
| C.提高沦陷区人民文化水平,发展经济 |
| D.宣传其“中日亲善”、“共存共荣”、“大东亚新秩序”谬论 |
由下面的历史短剧台词(片断),可以判定他们再现的历史情境是
:
小明(忧心忡忡):台湾已是贵国口中之物,何必着急?
小强(贪婪而傲慢):还没咽下去,饿得厉害!
| A.荷兰割占台湾赤嵌楼 | B.郑成功率军收复台湾 |
| C.中日签订《马关条约》 | D.日本签署无条件投降书 |

下面两枚邮票分别是纪念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的一位人物和一件大事,对它们之间存在的联系表述正确的是
A.两枚邮票反映的内容之间没有任何关系![]() |
B.邮票上的人物直接指导着邮票上的事件![]() |
| C.邮票上的事件不能体现邮票上的人物的观点 |
D.邮票上的事件丰富了邮票上人物的学说![]() |
2009年春夏之交,国会下议院议员“补贴门”丑闻(议员冒领国家补贴资金)曝光以后,英国首相布朗领导的工党内阁处境艰难,有近半数内阁大臣宣布辞职,反对党和部分工党下院议员发出要求布朗下台的信号。而布朗却采用改组内阁的办法,拒不辞职。围绕布朗做法是否合法的问题,同学们展开了激烈辩论。下列四条是老师对他们当中所持观点与理由的梳理,正确的是

A.合法,布朗首相有权决定内阁去留![]() |
B.合法,首相是英国的最高决策者,权力不受限制![]() |
| C.不合法,遭到大多议员反对的人不配做首相 |
| D.不合法,既然有近半数的内阁成员辞职,布朗首相就不再成为多数党领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