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初年,政府为解决边疆驻军的粮食供应问题,规定盐商若赴边塞纳粮,可由官府酬给盐引(取盐的凭证),商人持盐引到官府控制的盐场支盐,然后贩卖取利。晋商抓住这一机会,获得了一次大发展。这一事例
A.揭示了官商结合是商人获利的主要途径 |
B.开创了封建国家官营商业发展新路径 |
C.说明了商帮的发展与国家政策密切相关 |
D.表明明朝初年不再推行重农抑商政策 |
下表为改革开放前上海择偶标准比例统计表。导致这一状况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年代 项目 |
1949—1966 |
1967—1976 |
家庭出身 |
26.6% |
28.85 |
政治面貌 |
30.5% |
23.5% |
学历 |
10.6% |
11.7% |
A.传统观念根深蒂固 B.政治主导社会生活
C.市场经济逐步建立 D.知识分子地位提高
下组图片所示事件发生后,农村经济体制出现重大变革,农民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根本上改变了农村经济形势和社会面貌的是
A.人民公社好 | B.把大跃进的战鼓敲得更响 |
C.农民申请加入合作社 | D.农民领取联产承包合同 |
清末一首名为《报馆》的竹枝词写道:“是非曲直报中分,一纸风行四海闻。振聩发聋权力大,万般提创总由君。”对该词的恰当解读是
A.当时报刊言论不受限制 | B.民众的文化水平普遍提高 |
C.报纸已成为党的宣传工具 | D.报纸的社会功能已被认知 |
才女张爱玲曾发出如此感叹:“我们不大能够想像过去的世界,这么迂缓,安静齐整——在大清朝三百年的统治下,女人竟没有什么时装可言!”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清朝的服装体现出专制统治的特征 | B.清朝女人的服饰极具民族传统特色 |
C.“迂缓”的主要原因在于外国侵略 | D.清朝仍存在着严格的男尊女卑观念 |
下表是1920~1936年中国工业资本中官僚资本与民族工业资本的产值比较表。该表反映的现象,直接说明
项目 |
1920年产值(亿元) |
1936年产值(亿元) |
1920~1936年均增长(%) |
官僚资本 |
1.84 |
2.22 |
1.18 |
民族工业资本 |
2.51 |
16.32 |
12.41 |
A.民族工业遭遇重大挫折B.官僚资本主义占据主导地位
C.民族工业得到较快发展 D.民族资本主义成为经济主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