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张骞使西域
张骞,汉中人。建元中为郎。是时天子问匈奴降者,皆言匈奴破月氏王,以其头为饮器,月氏遁逃而常怨仇匈奴,无与共击之。汉方欲事灭胡,闻此言,因欲通使。道必更匈奴中,乃募能使者。骞以郎应募,使月氏,与堂邑氏故胡奴甘父俱出陇西。经匈奴,匈奴得之,传诣单于。单于留之,曰:“月氏在吾北,汉何以得往使?时欲使越,汉肯听我乎?”留骞十余岁,与妻,有子,然骞持汉节不失。
居匈奴中,益宽,骞因与其属亡乡月氏,西走数十日至大宛。大宛闻汉之饶财,欲通不得,见骞,喜,(1)问曰:“若欲何之?”骞曰:“为汉使月氏,而为匈奴所闭道。今亡,唯王使人导送我。(2)诚得至,反汉,汉之赂遗王财物不可胜言。”大宛以为然,遣骞,为发导驿,抵康居,康居传致大月氏。大月氏王已为胡所杀,立其太子为王。既臣大夏而居,地肥饶,少寇,志安乐,又自以远汉,殊无报胡之心。骞从月氏至大夏,竟不能得月氏要领。
留岁余,还,并南山,欲从羌中归,复为匈奴所得。留岁余,单于死,左谷蠡王攻其太子自立,国内乱,骞与胡妻及堂邑父俱亡归汉。汉拜骞为太中大夫,堂邑父为奉使君。
骞为人强力,宽大信人,蛮夷爱之。堂邑父故胡人,善射,穷急射禽兽给食。初,骞行时百余人,去十三岁,唯二人得还。
骞身所至者大宛、大月氏、大夏、康居,而传闻其旁大国五六,具为天子言之。曰:“大宛在匈奴西南,在汉正西,去汉可万里。其俗土著,耕田,田稻麦。有蒲陶酒。多善马,马汗血,其先天马子也。有城郭屋室。其属邑大小七十余城,众可数十万。其兵弓矛骑射。其北则康居,西则大月氏,西南则大夏,东北则乌孙,东则扜弥、于田。于田之西,则水皆西流,注西海;其东水东流,注盐泽。盐泽潜行地下,其南则河源出焉。多玉石,河注中国。而楼兰、姑师邑有城郭,临盐泽。盐泽去长安可五千里。匈奴右方居盐泽以东,至陇西长城,南接羌,鬲汉道焉。                 
(节选自《史记·大宛列传》)
注释:扜(yū)弥:我国古代西域国名。古址在今新疆于田县。
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河中国注:流入,灌入
B.道必匈奴中更:经过,经历
C.其俗土著,耕田,稻麦。田:种植
D.殊无胡之心报:报答

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属于张骞出使西域成功的原因的一组是(3分)( )
①骞以郎应募,使月氏       ②与堂邑氏故胡奴甘父俱出陇西 
③留骞十余岁,与妻,有子    ④然骞持汉节不失     
⑤遣骞,为发导驿,抵康居   ⑥骞为人强力,宽大信人

A.①②③ B.④⑤⑥ C.①③⑤ D.②④⑥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大宛帮助张骞,主要是看中汉朝的财物;张骞为取得大宛的支持,也作以相应的许诺。
B.先前匈奴降者都说月氏人时常仇恨匈奴,却无人与他们共击匈奴,当时汉朝正打算灭掉匈奴,听了这些话就想派使者和月氏国相通。这便是张骞出使西域的缘由。
C.张骞由于个人的人格魅力,得到西域官民的尊敬和信任,因而成为中、西(西域)友好合作的使者。
D.本文记述张骞首次出使西域的情况。他奉汉武帝之命出使大月氏,历尽艰险,两次被匈奴单于扣留,最终与胡妻及堂邑父都死在塞外,尸体被运回大汉。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较易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傅弘之,字仲度,北地泥阳人。傅氏旧属灵州,汉末郡境为虏所侵,失土寄寓冯翊,置泥阳、富平二县,灵州废不立,故傅氏还属泥阳。晋武帝太康三年,复立灵州县,傅氏悉属灵州。弘之高祖晋司徒祗,后封灵州公,不欲封本县,故祗一门还复泥阳。曾祖畅,秘书丞,没胡,生子洪,晋穆帝永和中,胡乱得还。洪生韶,梁州刺史,散骑常侍。韶生弘之。
少倜傥有大志,为本州主簿,举秀才,不行。桓玄将篡,新野人庾仄起兵于南阳,袭雍州刺史冯该,该走。弘之时在江陵,与仄兄子彬谋杀荆州刺史桓石康,以荆州刺史应仄。彬从弟宏知其谋,以告石康,石康收彬杀之,系弘之于狱。桓玄以弘之非造谋,又白衣无兵众,原不罪。
义旗建,辅国将军道规以为参军、宁远将军、魏兴太守。卢循作乱,桓石绥自上洛甲口自号荆州刺史,征阳令王天恩自号梁州刺史,袭西城。时韶为梁州,遣弘之讨石绥等,并斩之。除太尉行参军。从征司马休之,署后部贼曹,仍为建威将军、顺阳太守。高祖北伐,弘之与扶风太守沈田子等七军自武关入,伪上洛太守脱奔走。进据蓝田,招怀戎、晋。晋人庞斌之、戴养、胡人康横等各率部落归化。弘之素善骑乘,高祖至长安,弘之于姚泓驰道内,缓服戏马,或驰或骤,往反二十里中,甚有姿制。羌胡聚观者数千人,并惊惋叹息。初上马,以马鞭柄策,挽致两股内,及下马,柄孔犹存。
进为桂阳公义真雍州治中从事史,除西戎司马、宁朔将军。略阳太守徐师高反叛,弘之讨平之。高祖归后,佛佛伪太子赫连瑰率众三万袭长安,弘之又领步骑五千,于池阳大破之,杀伤甚众。瑰又抄掠渭南,弘之又于寡妇人渡破瑰,获贼三百,掠七千余口。又义真东归,佛佛倾国追蹑,于青泥大战,弘之身贯甲胄,气冠三军。军败,陷没,佛佛逼令降,弘之不为屈。时天寒,裸弘之,弘之叫骂见杀。时年四十二。
(选自《宋书》,有删节)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曾祖畅,秘书丞,胡    没:陷身于……之中
B.以荆州刺史仄应:策应
C.从征司马休之,后部贼曹署:隶属
D.又义真东归,佛佛倾国追蹑追蹑:追击

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直接表明傅弘之果敢、勇猛的一组是(3分)(  )
①桓玄以弘之非造谋,又白衣无兵众,原不罪
②弘之于姚泓驰道内,缓服戏马,或驰或骤
③初上马,以马鞭柄策,挽致两股内,及下马,柄孔犹存
④于青泥大战,弘之身贯甲胄,气冠三军
⑤略阳太守徐师高反叛,弘之讨平之
⑥时天寒,裸弘之,弘之叫骂见杀

A.①③⑤ B.①④⑥ C.②③④ D.②⑤⑥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桓玄认为在这场阴谋刺杀中傅弘之并不是真正的主谋,既没有官职,也没有士兵跟从,于是就宽恕了他,没有处罪,只惩治了主谋庾彬而已。
B.时任梁州刺史的傅韶派遣自己的儿子傅弘之讨伐石绥等人,把他们一起斩首,傅弘之也因此被擢授为太尉行参军。
C.高祖北伐时,傅弘之同扶风太守沈田子等七路军队从武关攻入,伪上洛太守脱身逃跑;晋人庞斌之、戴养,胡人康横等各自率领部落归顺。
D.晋军战败,傅弘之被俘,佛佛军强迫弘之投降,尽管天气寒气逼人,但还是脱光了他的衣服,傅弘之大声叫骂,最终英勇就义。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彬从弟宏知其谋,以告石康,石康收彬杀之,系弘之于狱。(5分)
(2)高祖归后,佛佛伪太子赫连瑰率众三万袭长安,弘之又领步骑五千,于池阳大破之,杀伤甚众。(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问题。
张咏,字复之,濮州鄄城人。太平兴国五年,郡举进士,议以咏首荐。有夙儒张覃者未,咏与寇准致书郡将,荐覃为首,众许其能让。会李沆、宋浞、寇准连荐其才,以为荆湖北路转运使。奏罢归、峡二州水递夫。就转太常博士。太宗闻其强干,召还。张永德为并、代都部署,有小校犯法,笞之至死。诏案其罪。咏封还诏书,且言:“陛下方委永德边任,若以一部校故,辱主帅,臣恐下有轻上之心。”太宗不从。未几,果有营兵胁诉军校者,咏引前事为言,太宗改容劳之。
出知益州,时李顺构乱,王继恩、上官正总兵攻讨,顿师不进。咏以言激正,勉其亲行,仍盛为供帐饯之。正由是决行深入大致克捷时寇略之际民多胁从咏移文谕以朝廷恩信使各归田里。
初,蜀士知向学,而不乐仕宦。咏察郡人张及、李畋、张逵者皆有学行,为乡里所称;遂敦勉就举,而三人者悉登科。士由是知劝。
成平二年,夏,咏以工部侍郎出知杭州。属岁歉,民多私鬻盐以自给。捕获犯者数百人,咏悉宽其罚而遣之。官属请曰:“不痛之,恐无以禁。”咏曰:“钱塘十万家,饥者八九,苟不以盐自活,一旦蜂聚为盗,则为患深矣。俟秋成,当仍旧法。”五年,真宗以咏前在蜀治行优异,复命益州。会遣谢涛巡抚西蜀,上因令传谕咏曰:“得卿在蜀,朕无西顾之忧矣。”
咏与青州傅霖少同学。霖隐不仕。咏既显,求霖者三十年,不可得。至是来谒,阍吏白傅霖请见,咏责之曰:“傅先生天下贤士,吾尚不得为友,汝何人,敢名之!”
(选自《宋史·张咏传》,有删节)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有夙儒张覃者未第:科举考中
B.辱主帅推:追究
C.不痛之绳:捆绑
D.复命益州知:掌管

下列文句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正由是决行深入/大致克捷/时寇略之际/民多胁从/咏移文谕以朝廷恩信/使各归田里
B.正由是决行深入/大致克捷时/寇略之际/民多胁从/咏移文谕以朝廷恩信/使各归田里
C.正由是决行深入/大致克捷/时寇略之际/民多胁从咏/移文谕以朝廷恩信/使各归田里
D.正由是决行深入/大致克捷时/寇略之际/民多胁从咏/移文谕以朝廷恩信/使各归田里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张永德被惩办后不久,太宗就意识到张咏的意见是对的。
B.当李顺叛乱的时候,张咏敦促上官正出兵讨伐,并为之隆重饯行。
C.张咏主张对贩私盐的人从轻处分,并建议从此后都减轻刑罚。
D.真宗对张咏在四川的表现很满意,通过谢涛传达了对张咏的赞赏。

把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属岁歉,民多私鬻盐以自给。捕获犯者数百人,咏悉宽其罚而遣之。
(2)苟不以盐自活,一旦蜂聚为盗,则为患深矣。

阅读《师说》一文,完成后面的题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11.翻译文中划线句子
①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
②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
③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阅读以下《论语》文段,完成各小题
①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②子曰:“举直诸枉,能使枉者直。”
③曾子曰: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君子人与?君子人也。
④子夏曰:“富哉言乎!舜有天下,选于众,举皋陶,不仁者远矣。汤有天下,选于众,伊尹,不仁者远矣。”
⑤子曰:是闻也,非达也。夫达也者,质直而好义,察言而观色,虑以下人。在邦必达,在家必达。夫闻也者,色取仁行违,居之不疑。在邦必闻,在家必闻。
⑥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去)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⑦曰:“今之成人者何必然?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久要不忘平生之言,亦可以为成人矣。
⑧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不习乎?”
⑨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好学也。”
⑩子曰:“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
⑾子曰:“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知我者天乎!”
⑿子曰:“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人焉廋哉?
⒀子曰:“我非生而知者,好古,敏求之者也。”
⒁子贡问为仁。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居是邦也,事其大夫之贤者,友其士之仁
者。
选出加线的字词翻译错误的一项

A.举直诸枉:通“措”,安置。 B.伊尹,不仁者远矣:选拔人才
C.造次必于是:做了错事 D.不习乎:老师传授的知识

选出加线的词古今意义相同的一组

A.可以托六尺之孤 B.颠沛必于是
C.今之成人者何必然 D.视其所以,观其所由

选出加线的字用法和意义都相同的一组

A.尧舜犹病诸知我者天乎 B.己欲立立人色取仁行违
C.不如丘好学也我非生而知 D.不其道得之敏求之者也

选出句式特点与“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一致的一组

A.富哉言乎 B.选于众
C.德之不修 D.事其大夫之贤者

选出对上文理解有误的一组

A.孔子认为所谓的仁人,就是能推己及人,将心比心,想要自己过得好,也要让别人过得好。
B.孔子认为,真正的通达的人,品质正直,遵从礼义,善于揣摩别人的话语,察觉别人的脸色,经常想着自己比不上别人的地方。
C.孔子认为,富贵是人人都想要得到的东西,贫贱是人人都想要摆脱的东西,但一定要以不违背仁德的方法去实现。
D.孔子认为,即使得不到别人的理解,也不应该埋怨上天,不应该责怪别人,而是应该向下学习礼乐,向上通达天命。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白牛生者,金华潜溪人,宋姓,濂名。尝骑白牛往来溪上,故人以白牛生目之。
生躯干短小,细目而疏髯,性勤。他无所嗜,惟学不怠。与人言《六经》,或厌其繁,生曰:“吾舍此不学也。《六经》其曜灵乎?一日无之,则冥冥夜行矣。”或笑迂,生曰:“我迂哉?我若迂,孟子迂之首矣。”生好著文,或文人称之,又艴然怒曰:“吾文人乎哉?天地之理,欲穷之而未尽也。圣贤之道,欲凝之而未成也。吾文人乎哉?”生不肯干禄,或欲挽之使出。生曰:“禄可干耶?仕当为道谋,不为身谋。干之,私也。”生安义命,未尝妄有所为,或疑其拙,生曰:“我契以天,不合以人,是乃巧之大者,拙乎哉?”生慕孔、颜之乐,言及之,手足舞蹈不已。或以为狂,生曰:“吾能知之,未能允蹈之,奚其狂?”生幼多疾,常行服气法。或诮其欲久生,生曰:“盗跖甚夭,颜子甚寿,子知之乎?”生虽贫,喜色常溢眉宇间。或诘之,生曰:“吾内足乐也。内既足乐,无人非,无鬼责,得亦乐,失亦乐,我何忧哉?”生御恶衣粗馔安之。或虑其诈,生曰:“锦衣与卉服虽异,暖则一。糟核与淳熬固殊,饱则均。何诈为?”生不贵贵人不贫贫人或尤其无别生曰贵自贵尔于我何加焉贱自贱尔于我何损焉 生遇物以诚,三尺之童,莫之敢欺。或讥其同,生曰:“我道盖如是,同不同弗知也。”生好著屐登山,遇境处,注目视弗释。或恶其癖,生曰:“吾峦容川色,见三代之精华,不忍舍也。”
生年四十有六,发无白者。日坐一室中,或澄思终日,或执笔立言,动贤圣自期。适有画史,生之骑白牛者。生大笑,以为得其真,故自疏其事如左,曰《白牛生传》云。
(选自明宋濂《白牛生传》,有删改)
对下列句子中加线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惟学不怠擅长 B.未能允蹈之遗憾
C.遇境处优美 D.生之骑白牛者描画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①或笑迂 ②我迂哉 B.①孟子迂之首矣 ②又艴然怒曰
C.①生安义命 ②吾峦容川色 D.①或文人称之 ②动贤圣自期

下列文句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生不贵/贵人不贫/贫人或尤其无别/生曰/贵自贵/尔于我何加焉/贱自贱/尔于我何损焉
B.生不贵/贵人不贫/贫人或尤其无别/生曰/贵自贵尔/于我何加焉/贱自贱尔/于我何损焉
C.生不贵贵人/不贫贫人/或尤其无别/生曰/贵自贵尔/于我何加焉/贱自贱尔/于我何损焉
D.生不贵贵人/不贫贫人/或尤其无别/生曰/贵自贵/尔于我何加焉/贱自贱/尔于我何损焉

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白牛生就是宋濂,他认为一幅骑着白牛的肖像能够体现自己的本真,就写了这篇《白牛生传》,表达了自己对诸多问题的看法。
B.宋濂对《六经》推崇备至,把它比作给人送来光明的太阳,别人说他迂腐,他不同意;称他为“文人”,他很生气,表示不屑为。
C.宋濂仰慕孔子颜回,安贫自乐,一说起来,就情不自禁地手舞足蹈。他穿破旧的衣服,吃粗粝的食物,认为能够穿暖吃饱就可以。
D.宋濂自小多病,讲究养生之道,40多岁,满头黑发。他待人以诚,对什么人都一样。喜欢穿木鞋登山,对着好风景便流连忘返。

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①禄可干耶?仕当为道谋,不为身谋。干之,私也。
②内既足乐,无人非,无鬼责,得亦乐,失亦乐,我何忧哉?
③日坐一室中,或澄思终日,或执笔立言。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