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白牛生者,金华潜溪人,宋姓,濂名。尝骑白牛往来溪上,故人以白牛生目之。
生躯干短小,细目而疏髯,性勤。他无所嗜,惟攻学不怠。与人言《六经》,或厌其繁,生曰:“吾舍此不学也。《六经》其曜灵乎?一日无之,则冥冥夜行矣。”或笑其迂,生曰:“我其迂哉?我若迂,孟子则迂之首矣。”生好著文,或以文人称之,则又艴然怒曰:“吾文人乎哉?天地之理,欲穷之而未尽也。圣贤之道,欲凝之而未成也。吾文人乎哉?”生不肯干禄,或欲挽之使出。生曰:“禄可干耶?仕当为道谋,不为身谋。干之,私也。”生安于义命,未尝妄有所为,或疑其拙,生曰:“我契以天,不合以人,是乃巧之大者,拙乎哉?”生慕孔、颜之乐,言及之,手足舞蹈不已。或以为狂,生曰:“吾能知之,恨未能允蹈之,奚其狂?”生幼多疾,常行服气法。或诮其欲久生,生曰:“盗跖甚夭,颜子甚寿,子知之乎?”生虽贫,喜色常溢眉宇间。或诘之,生曰:“吾内足乐也。内既足乐,无人非,无鬼责,得亦乐,失亦乐,我何忧哉?”生御恶衣粗馔安之。或虑其诈,生曰:“锦衣与卉服虽异,暖则一。糟核与淳熬固殊,饱则均。何诈为?”生不贵贵人不贫贫人或尤其无别生曰贵自贵尔于我何加焉贱自贱尔于我何损焉 生遇物以诚,三尺之童,莫之敢欺。或讥其同,生曰:“我道盖如是,同不同弗知也。”生好著屐登山,遇境胜处,注目视弗释。或恶其癖,生曰:“吾于峦容川色,见三代之精华,不忍舍也。”
生年四十有六,发无白者。日坐一室中,或澄思终日,或执笔立言,动以贤圣自期。适有画史,貌生之骑白牛者。生大笑,以为得其真,故自疏其事如左,曰《白牛生传》云。
(选自明宋濂《白牛生传》,有删改) 对下列句子中加线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惟攻学不怠擅长 | B.恨未能允蹈之遗憾 |
C.遇境胜处优美 | D.貌生之骑白牛者描画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①或笑其迂 ②我其迂哉 | B.①孟子则迂之首矣 ②则又艴然怒曰 |
C.①生安于义命 ②吾于峦容川色 | D.①或以文人称之 ②动以贤圣自期 |
下列文句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生不贵/贵人不贫/贫人或尤其无别/生曰/贵自贵/尔于我何加焉/贱自贱/尔于我何损焉 |
B.生不贵/贵人不贫/贫人或尤其无别/生曰/贵自贵尔/于我何加焉/贱自贱尔/于我何损焉 |
C.生不贵贵人/不贫贫人/或尤其无别/生曰/贵自贵尔/于我何加焉/贱自贱尔/于我何损焉 |
D.生不贵贵人/不贫贫人/或尤其无别/生曰/贵自贵/尔于我何加焉/贱自贱/尔于我何损焉 |
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白牛生就是宋濂,他认为一幅骑着白牛的肖像能够体现自己的本真,就写了这篇《白牛生传》,表达了自己对诸多问题的看法。 |
B.宋濂对《六经》推崇备至,把它比作给人送来光明的太阳,别人说他迂腐,他不同意;称他为“文人”,他很生气,表示不屑为。 |
C.宋濂仰慕孔子颜回,安贫自乐,一说起来,就情不自禁地手舞足蹈。他穿破旧的衣服,吃粗粝的食物,认为能够穿暖吃饱就可以。 |
D.宋濂自小多病,讲究养生之道,40多岁,满头黑发。他待人以诚,对什么人都一样。喜欢穿木鞋登山,对着好风景便流连忘返。 |
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①禄可干耶?仕当为道谋,不为身谋。干之,私也。
②内既足乐,无人非,无鬼责,得亦乐,失亦乐,我何忧哉?
③日坐一室中,或澄思终日,或执笔立言。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王俭,字仲宝,琅琊临沂人也。幼有神彩,专心笃学,手不释卷。丹阳尹袁粲闻其名,言之于明帝,尚阳羡公主,拜驸马都尉。帝以俭嫡母武康公主同太初巫蛊事,不可以为妇姑,欲开冢离葬。俭因人自陈,密以死请,故事不行。母忧,服阕为司徒右长史。《晋令》,公府长史著朝服,宋大明以来著朱衣。俭上言宜复旧,时议不许。
俭察太祖雄异,先于领府衣裾,太祖为太尉,引为右长史,恩礼隆密,专见任用。转左长史。及太傅之授,俭所唱也。少有宰相之志,物议咸相推许。时大典将行,俭为佐命,礼仪诏策,皆出于俭,褚渊唯为禅诏文,使俭参治之。
上坏宋明帝紫极殿,以材柱起宣阳门。俭与褚渊及叔父僧虔连名上表,谏曰:“臣闻德者身之基,俭者德之舆。春台将立,晋卿秉议;北宫肇构,汉臣尽规。彼二君者,或列国常侯,或守文中主,尚使谏诤在义即悦,况陛下圣哲应期。臣等职司隆重,敢藉前诰,窃乃有心!”上手诏酬纳。
宋世外六门设竹篱,是年初,有发白虎樽者,言“白门三重关,竹篱穿不完”。上感其言,改立都墙。俭又谏,上答曰:“吾欲令后世无以加也。”朝廷初基,制度草创,俭识旧事,问无不答。
上曲宴群臣数人,各使效伎艺。褚渊弹琵琶,王僧虔弹琴,沈文季歌《子夜》,张敬儿舞,王敬则拍张。俭曰:“臣无所解,唯知诵书。”因跪上前诵相如《封禅书》。上笑曰:“此盛德之事,吾何以堪之!”
先是诏俭三日一还朝尚书令史出外谘事上以往来烦数复诏俭还尚书下省月听十日出外俭启求解选不许其年疾上亲临视薨年三十八。
吏部尚书王晏启及俭丧,上答曰:“俭年德富盛,志用方隆;岂意暴疾,不展救护,便为异世。奄忽如此,痛酷弥深!葬礼依故太宰文简公褚渊故事。”
(节选自《南齐书·王俭传》)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尚阳羡公主 尚:娶公主为妻 |
B.引为右长史引:引荐 |
C.各使效伎艺效:仿效 |
D.臣无所解解:通晓 |
下列文句中,断句正确的一句是(3分)( )
A.先是诏俭三日一还朝/尚书令史出外谘事/上以往来烦数/复诏俭还尚书下省/月听十日出外/俭启求解选/不许/其年疾/上亲临视薨/年三十八 |
B.先是诏俭/三日一还朝/尚书令史出外谘事/上以往来烦数/复诏俭还尚书下省/月听十日出外/俭启求解选/不许/其年疾/上亲临视/薨年三十八 |
C.先是诏俭三日一还朝/尚书令史出外谘事/上以往来烦数/复诏俭还尚书下省/月听十日出外/俭启求解选/不许/其年疾/上亲临视/薨/年三十八 |
D.先是诏俭三日/一还朝/尚书令史出外谘事/上以往来烦数/复诏俭还尚书下省/月听十日出外/俭启求解选/不许/其年疾/上亲临视/薨/年三十八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王俭幼时便专心笃学,袁粲闻知他的名声,便说给宋明帝,明帝便把阳羡公主许配给他。 |
B.王俭的嫡母武康公主参与了太初年间的巫蛊事件,王俭“密以死请”,让母亲十分担心。 |
C.皇上举行私宴招待大臣,褚渊等都表演了自己的特长,王俭则背诵了《封禅书》。 |
D.王俭生病时,皇上亲临探视;他去世后,其葬礼比照太宰褚渊的先例办理。 |
根据具体要求分别完成下列各题。(10分)
(1)请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7分)
①俭因人自陈,密以死请,故事不行。(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俭年德富盛,志用方隆;岂意暴疾,不展救护,便为异世。(4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文章中找出能直接表现王俭勇于直谏的两个事例。(可以自己概括,也可以引用原文)(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李清时,字授侯,福建安溪人,大学士光地从孙。乾隆七年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十四年,授浙江嘉兴知府。上南巡,或议自嘉兴至杭州别辟道行民舟,清时于官塘外求得水道相属,上通吴江平望,下达杭州坝子门,号为副河。丁父忧,去官。服除,授山东兖州知府。二十二年,擢运河道。
二十六年,河决孙家集,运河由夏镇至南阳两堤俱溃,清时督修筑。议者或拟用椿埽,费帑①以六十万计;或拟建石堤,费以三百万计。清时少时行濒海间,见筑堤捍海为田者,掷碎石积水中,潮退则以木拦之,填土其上,坚筑成堤,因参用其法。以河东、西两岸皆水,得土难,令以石垒两旁,积葑②其中,水涸,募夫起土置积葑上,费帑十四万有奇,而两堤成。曹县溢,水泻入微山湖,出韩庄湖口,闸隘,水不得泄,令于闸北毁石堤,掘地深之以泄水。事上闻,上命于其地建滚水坝,高一丈二尺余。清时请减低为一丈,令湖水落至丈,乃闭闸蓄水。泗水经兖州西流入府河,济宁城东旧有杨家坝,遏水使入马场湖,蓄以济运,遇伏秋水涨不能泄,淹民田,令改坝为闸,视水盛衰为启闭。汶水分流入蜀山、马踏两湖,旧制引水使南行少北行多,后乃反之,漕船经袁口、靳口,浅涩不能进。清时规分水口,令南坝加长,北坝收短,以为节宣③,并减低何家坝,使汶水南弱而北增。
二十九年,调江南淮徐道。三十年,擢河东河道总督,赐其母大缎、貂皮。清时以河堤岁修,司其事者每不度形势,过高糜帑,而卑薄者不能大有增益,乃饬所司,当水涨具堤高水面尺寸呈报,择堤最薄者培之。迨伏秋水发,耿家寨(称十四堡)水及旧堤上,赖预增新筑以免。清厘河工征料诸弊,岁减派料至千余万斤。三十一年,运河东岸漫口,自请议处,原之。三十二年七月授山东巡抚高苑博兴乐安三县被水清时谓小清河下流隘故上游溢檄所司勘验遽疾作乞解任不许三十三年卒。
清时治水善相度情形,穷源竟委。每乘小舟出入荒陂丛泽、支流断港中,或徒步按行谘访,必得要领,乃见诸建置。
(选自《清史稿·列传一百一十二》)
[注] ①帑:国库中的钱币。②葑:芜菁,又名蔓菁。一种一年或二年生草本植物,十字花科。③节宣:节制和排放。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清时于官塘外求得水道相属 属:连接 |
B.过高糜帑糜:消耗 |
C.使汶水南弱而北增弱:减少 |
D.清时治水善相度情形相:治理 |
下列各句中,断句正确的一句是(3分)( )
A.三十二年七月/授山东巡抚/高苑/博兴/乐安三县被水/清时谓小清河下流隘/故上游溢/檄所司勘验/遽疾作乞解任/不许/三十三年卒 |
B.三十二年七月授山东巡抚/高苑/博兴/乐安三县被水/清时谓小清河下流隘/故上游溢/檄所司勘验/遽疾作乞解任/不许/三十三年/卒 |
C.三十二年七月授山东巡抚/高苑/博兴/乐安三县被水/清时谓小清河下流隘/故上游溢/檄所司勘验/遽疾作/乞解任/不许/三十三年卒 |
D.三十二年七月/授山东巡抚/高苑/博兴/乐安三县被水/清时谓小清河下流隘/故上游溢/檄所司勘验/遽疾作/乞解任/不许/三十三年/卒 |
下面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乾隆皇帝南巡时,有人建议重新挖掘一条水道,便于船只通行,而李清时却力排他议,打通原有水道,改造出一条“副河”。 |
B.李清时小时在海边见人们先在海水中投入石块,潮水退后,用木桩拦住,然后在石块上填土,以此来造田,这给他治水以很大启发。 |
C.曹县发大水时,水流入微山湖,又从韩庄的湖口流出;而这里的闸口狭窄,水流受阻,清时下令毁掉北面的堤坝,挖沟排水。 |
D.李清时在任河东河道总督时,运河东岸曾经决口,他主动请求前往治理,广泛征求意见,采取得力措施,使大堤恢复了原貌。 |
根据具体要求分别完成下列各题。(10分)
(1)请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7分)
①水涸,募夫起土置积葑上,费帑十四万有奇,而两堤成。(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乃饬所司,当水涨具堤高水面尺寸呈报,择堤最薄者培之。(4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文章中找出能体现李清时善于治水的两个事例。(可以自己概括,也可以引用原文)(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养竹记
白居易
竹似贤,何哉?竹本固,固以树德;君子见其本,则思善建不拔者。竹性直,直以立身;君子见其性,则思中立不倚者。竹心空,空以体道;君子见其心,则思应用虚者。竹节贞,贞以立志;君子见其节,则思砥砺名行,夷险一致者。夫如是,故君子多树为庭实①焉。
贞元十九年春,居易以拔萃选及第,授校书郎,始于长安求假居处,得常乐里故关相国私第之东亭而处之。明日,履及于亭之东南隅,见丛竹于斯,枝叶殄瘁②,无声无色。询于关氏之老,则曰:“此相国之手植者。自相国捐馆,他人假居,由是筐篚③者斩焉,篲④帚者刈焉,刑余之材,长无寻⑤焉,数无百焉。又有凡草木杂生其中,菶茸荟郁,有无竹之心焉。”居易惜其尝经长者之手,而见贱俗人之目,翦弃若是,本性犹存。乃芟蘙荟除粪壤疏其间封⑥其下不终日而·毕于是日出有清阴风来有清声依依然欣欣然若有情于感遇也。
嗟乎!竹,植物也,于人何有哉?以其有似于贤而人爱惜之,封植之,况其真贤者乎?然则竹之于草木,犹贤之于众庶。呜呼!竹不能自异,唯人异之,贤不能自异,唯用贤者异之。故作《养竹记》,书于亭之壁,以贻其后之居斯者,亦欲以闻于今之用贤者云。
[注] ①庭实:原指将贡品或礼物陈列于庭,让人观赏。这里是指将竹子种植在庭院中,随时观赏。②殄瘁:枯萎凋谢的样子。③篚:竹制的盛器。④篲:通“彗”,扫帚。这里作动词用。⑤寻:古代八尺为一寻。⑥封:培土。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竹本固,固以树德 本:本来 |
B.始于长安求假居处假:假借 |
C.履及于亭之东南隅履:步履 |
D.刑余之材,长无寻焉长:生长 |
下列句子句式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句是(3分)( )
A.授校书郎 | B.贞以立志 |
C.而见贱俗人之目 | D.翦弃若是 |
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在庭院中种竹子的人,大多是有道德修养的人。 |
B.相国死了之后,他的故居被捐赠出来,给人居住。 |
C.本文以“竹似贤”一句,统领全文,娓娓道来。 |
D.本文从多方面写“养竹”的方法,内容翔实丰富。 |
断句和翻译。(10分)
(1)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4分)
乃 芟 蘙 荟 除 粪 壤 疏 其 间 封 其 下 不 终 日 而 毕 于 是 日 出 有 清 阴 风 来 有 清 声 依 依 然 欣 欣 然 若 有 情 于 感 遇 也
(2)翻译。(6分)
①君子见其节,则思砥砺名行,夷险一致者。(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得常乐里故关相国私第之东亭而处之。(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闻古之善用人者,必循天顺人而明赏罚。循天,则用力寡而功立;顺人,则刑罚省而令行;明赏罚,则伯夷、盗跖不乱。如此,则白黑分矣。治国之臣,效功于国以履位,见能于官以受职,尽力于权衡①以任事。人臣皆宜其能,胜其官,轻其任,而莫怀余力于心,莫负兼官之责于君。故内无伏怨②之乱,外无马服③之患。明君使事不相干,故莫讼;使士不兼官,故技长;使人不同功,故莫争。如此,天下莫得相伤,治之至也。
闻之曰:“举事无患者,尧不得也。”而世未尝无事也。君人者不轻爵禄,不易富贵,不可与救危国。故明主厉廉耻,招仁义。昔者介子推无爵禄而义随文公,不忍口腹而仁割其肌,故人主结其德,书图著其名。人主乐乎使人以公尽力,而苦乎以私夺威④;人臣安乎以能受职,而苦乎以一负二。故明主除人臣之所苦而立人主之所乐,上下之利,莫长于此。不察私门之内,轻虑重事,厚诛薄罪,久怨细过,数以德追祸,是断手而续以玉也。
使燕王内憎其民而外爱鲁人,则燕不用而鲁不附。民见憎,不能尽力而务功;鲁见说,而不能离死命⑤而亲他主。如此,则人臣为隙穴⑥,而人主独立。以隙穴之臣而事独立之主,此之谓危殆。
释仪的⑦而妄发,虽中小不巧;释法制而妄怒,虽杀戮而奸人不恐。罪生甲,祸归乙,伏怨乃结。故至治之国有赏罚而无喜怒故圣人极有刑法而死无螫毒故奸人服发矢中的赏罚当符故尧复生羿复立。如此,则上无殷、夏之患,下无比干之祸,君高枕而臣乐业,道蔽天地,德极万世矣。
[注] ①权衡:法令。②伏怨:怀怨于心。③马服:本指赵奢,这里指其子赵括。④夺威:夺权。⑤离死命:冒死罪。⑥隙穴:孔隙,比喻隐患。⑦仪的:靶子,目标。
(选自《韩非子·用人》,有删节)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则伯夷、盗跖不乱 乱:叛乱 |
B.而苦乎以一负二负:担负 |
C.数以德追祸追:补救 |
D.释仪的而妄发发:放箭 |
下列各句中,断句正确的一句是(3分)( )
A.故至治之国/有赏罚/而无喜怒/故圣人极/有刑法而死无螫毒/故奸人服/发矢中的/赏罚当符/故尧复生/羿复立 |
B.故至治之国/有赏罚而无喜怒/故圣人极/有刑法而死无螫毒/故奸人服/发矢中的/赏罚当符/故尧复生/羿复立 |
C.故至治之国/有赏罚而无喜怒/故圣人极有刑法/而死无螫毒/故奸人服/发矢中的/赏罚当符/故尧复生/羿复立 |
D.故至治之国有赏罚/而无喜怒/故圣人极/有刑法而死无螫毒/故奸人服/发矢中的/赏罚当符/故尧复生/羿复立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君主遵循天道,就能够少用气力而建功立业;君主顺应人情,就能够少用刑罚而推行法令。 |
B.因为晋文公鼓励廉耻之心,提倡仁义之举,所以介子推凭着“仁义”之心割下身上的肉给他吃。 |
C.假如燕王对内憎恨本国民众,对外喜爱鲁国人,那么燕人就不为他所用,鲁人也不会依附他。 |
D.君主实行赏罚不能凭个人喜怒,如果放弃法制而乱发脾气,即使大肆杀伐,奸人也不会害怕。 |
根据具体要求分别完成下列各题。(10分)
(1)请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7分)
①天下莫得相伤,治之至也。(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以隙穴之臣而事独立之主,此之谓危殆。(4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文章中找出能体现君主“善用人”的两个事例。(可以自己概括,也可以引用原文)(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晋厉公欲尽去其大臣而立其左右。胥童谓厉公曰:“必先杀三郄。族大多怨。去大族不逼。”公曰:“诺。”乃使长鱼矫杀郄犨、郄锜、郄至于朝,而陈其尸。于是厉公游于匠丽氏,栾书、中行偃劫而幽之。诸侯莫之救,百姓莫之哀。三月而杀之。人主之患,患在知能害人,而不知害人之不当而反自及也。
魏武侯谋事而当,攘臂疾言于庭曰:“大夫之虑,莫如寡人矣!”立有间,再三言。李悝趋进曰:“昔者楚庄王谋事而当,有大功,退朝而有忧色。左右曰:‘王有大功,退朝而有忧色,敢问其说?’王曰:‘仲虺有言,不谷说之。曰:“诸侯之德,能自为取师者王,能自取友者存,其所择而莫如己者亡。”今以不谷之不肖也,群臣之谋又莫吾及也,我其亡乎!’”曰:“此霸王之所忧也,而君独伐之,其可乎!”武侯曰:“善。”武侯益知君人之道。
齐宣王为大室,大益百亩,堂上三百户。以齐之大,具之三年而未能成。群臣莫敢谏王。春居问于宣王曰:“荆王释先王之礼乐,而乐为轻,敢问荆国为有主乎?”王曰:“为无主。”“贤臣以千数而莫敢谏,敢问荆国为有臣乎?”王曰:“为无巨。”“今王为大室,其大益百亩,堂上三百户。以齐国之大,具之三年而弗能成。群臣莫敢谏,敢问王为有臣乎?”王曰:“为无臣。”春居曰:“臣请辟矣!”趋而出。王曰:“春子!春子!反!何谏寡人之晚也?寡人请今止之。”遽召掌书曰:“书之!寡人不肖,而好为大室。春子止寡人。”箴谏不可不熟,宣王微春居,几为天下笑矣。
赵简子沉鸾徼于河,曰:“吾尝好声色矣,而鸾徼致之;吾尝好宫室台榭矣,而鸾徼为之;吾尝好良马善御矣,而鸾徼之。今吾好士六年矣,而鸾徼未尝进一人也。是长吾过而绌善也。”故若简子者,能厚以理督责于其臣矣。以理督责于其臣,则人主可与为善,而不可与为非;可与为直,而不可与为枉。此三代之盛教。(选自《吕氏春秋·骄恣篇》,略有删减)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仲虺有言,不谷说之说:通“悦”,喜欢。 |
B.而君独伐之伐:攻伐,攻打。 |
C.箴谏不可不熟熟:仔细考虑。 |
D.宣王微春居,几为天下笑矣微:无,没有。 |
下列各组语句中,全是君王在明辨他人的谏议后所产生的行为表现的一组是
①晋厉公杀郄犨、郄锜、郄至于朝②武侯曰:“善。”武侯益知君人之道。
③楚庄王退朝而有忧色④寡人请今止之
⑤(齐宣王)遽召掌书曰:“书之!寡人不肖。”⑥赵简子沉鸾徼于河
A.①②③ | B.②④⑤ | C.①④⑥ | D.③⑤⑥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辑录了几则君王与大臣之间的故事,从不同角度说明了君王要戒骄恣,明辨大臣忠直与否。 |
B.魏武侯起初很自负,认为自己比臣属高明,后在李悝的劝谏下,才更加懂得了当君主的原则。 |
C.齐宣王大兴土木,修建宫室,三年还未完工,其他大臣都不敢进谏劝阻,只有春居不顾及齐宣王的颜面而直言进谏,从而阻止齐宣王继续建造。 |
D.赵简子对臣子要求很严,对鸾徼这样只会一味让君王沉湎于享乐的大臣予以严惩,把他沉入河中。 |
请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诸侯莫之救,百姓莫之哀。
(2)是长吾过而绌善也。
(3)以理督责于其臣,则人主可与为善,而不可与为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