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以下当时人对某一著述的评论:评论一:“百年喜读樽前兆,万里惊看海外文”;评论二:“其书罗列甚远之国,指掌形势可谓奇书”;评论三:“欲制夷患,比筹夷情,尤为有用之书”。据上述评论推断此书应该是( )
| A.《海国图志》 | B.《资政新篇》 | C.《天演论》 | D.《变法通议》 |
国民党首先提出重庆谈判和北平谈判,主要是为了
| A.把内战的责任推给共产党 | B.以和谈换取部署作战时间 |
| C.在国共两党的斗争中由被动变主动 | D.需要共同商讨国内和平问题 |
抗日战争胜利后的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
| A.中日民族矛盾 | B.共产党与国民党之间的矛盾 |
| C.中国人民与美蒋反动派之间的矛盾 | D.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矛盾 |
1949年5月,解放上海的战斗结束,成千上万的解放军指战员整齐地睡在马路上。对此,美国的《生活》杂志称:“这个行动宣告国民党时代已经结束”
对这句话的理解正确的是 ( )
| A.上海解放后,国民党的统治宣告结束 | B.美国已放弃扶蒋反共的政策 |
| C.中共及解放军赢得了人民的信任和拥护 | D.人民解放战争取得决战胜利 |
遵义会议事实上确立了毛泽东在全党的领导地位,主要理由是()
| A.结束了王明“左”倾错误在中央的统治 |
| B.取消了博古、李德的军事指挥权 |
| C.选举毛泽东为中央最高负责人 |
| D.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主张,并由其负责军事指挥 |
中国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最主要取决于()
| A.革命任务 | B.中国当时的革命形势 |
| C.群众基础 | D.中国社会的政治经济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