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日本学者福泽谕吉的《文明论概略》就社会转型的问题说:“汲取欧洲文明,必须先其难者而后其易者,首先变革人心,然后改变政令,最后达到有形的物质。按照这个顺序做,虽然有困难,但是没有真正的障碍,可以顺利达到目的。倘若按此次序排列,在中国近代化进程出现的代表人物应该是(   )                 

A.曾国藩——蔡元培——孙中山 B.孙中山——蔡元培——曾国藩
C.曾国藩——孙中山——蔡元培 D.蔡元培——孙中山——曾国藩
科目 历史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较易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分析下图,能从图中数据得到的合理结论是

太湖地区东晋至清各代水旱灾害比较示意图

A.经济发展水平与水旱灾害次数成正比
B.农耕经济发展导致生态环境遭到破坏
C.隋唐政治制度完善导致水旱灾害较少
D.两宋时期水旱灾害较多导致经济衰退

刘建国先生在对中国古代政治总结时说,在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建设中,古人为我们留下了诸多的治国智慧和法则,但也留下了许多的无奈。最大的局限性在于它是一个统治性政权,不是一个发展性政权,更不是一个为国民共享的服务性政权。可见中国古代所有制度设计都围绕的一个核心是

A.维护统一多民族国家 B.维护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
C.维护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 D.维护以“家天下”为核心的专制统治

“文革”结束后,从“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到邓小平南巡讲话,我国出现了两次重要的思想解放。这两次思想解放

A.结束了“左”倾错误,否定了文化大革命
B.破除了对领袖个人和传统社会主义模式的崇拜
C.提高了人民的民主法制意识
D.形成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

彼得·盖伊在《启蒙运动》一书中认为:“在文艺复兴时期的文人中间,完全世俗的、完全清醒的世界观,相对来说是很少见的……神圣的东西仍是文艺复兴时期雕塑家、建筑师和画家的中心主题。”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文人们崇尚神圣美好的东西 B.文人们尚未形成系统条理的世界观
C.人们绝大多数都信仰神圣的宗教 D.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充分

从20世纪初到20世纪20年代,孙中山始终坚持的民生思想是

A.反对封建土地所有制 B.坚持主权在民,自由平等
C.实业救国,改善民生 D.国民共享经济发展的成果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