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竹枝词是从民歌演化为文人诗体,用通俗易懂的形式表达情感或是社会的变迁。下面四首竹枝词中,不能反映鸦片战争后社会新事物的是

A.报纸于今最有功,能教民智渐开通。眼前报馆如林立,不见“中央”有“大同”
B.番菜争推一品香,西洋风味睹先尝,刀叉耀眼盆盘洁,我爱香槟酒一觞
C.韩家潭里好排场,谁说高楼让外洋。请向报端看广告,北京初创打球房。
D.雪亮玻璃窗洞圆,香花爆竹霸王鞭。太平鼓打咚咚响,红线穿成压岁钱。
科目 历史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较易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诗经》曰:“周虽旧邦,其命维新”。关于周朝的“维新”,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建立比较完备的宗法制
B.实行等级森严的分封制
C.确立尊卑分明的礼乐制
D.创立权力至上的皇帝制

中国近代史上能体现以夷制夷、以夷制华、以华制华三种策略的历史事件分别是()

A.甲午战争,太平天国,《辛丑条约》
B.《辛丑条约》,太平天国,甲午战争
C.太平天国,《辛丑条约》,甲午战争
D.甲午战争,《辛丑条约》,太平天国

有学者认为:“从1901年到1937年新征服者来临之前的这段时间,是一个外国人享有特权和特殊自由的时代,他们可以毫无阻碍地深入到中国人的生活中。”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规定()

A.所有安分传教之人,均当一体矜恤保护,不可欺侮
B.允准与众友国钦差前往京师,到彼居住,或久或暂
C.允定各使馆境界以为专与住用之处,独由使馆管理
D.如复滋伤害诸国人民之事,清国必须立时弹压惩办

“超国民待遇”原指改革开放初期中国在对外企来华投资给予的一种优惠政策的说法。其实,这种待遇在近代中国就已经出现。史学界认为:近代不平等条约体系的形成,对列强而言,则是在中国国土上取得了超国民待遇。据此解读,下列条款中外国取得“超国民待遇”典型的表现是()

A.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位居六部之上
B.在沿海沿江增开南京等十处通商口岸
C.划东交民巷为使馆界由各国驻兵保护
D.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投资开设工厂

“春秋笔法”是中国史学家常用的书写历史方法之一,作者往往用不同的字来表达态度,不发议论而将褒贬寓于叙事之中。因此,不少重要的历史概念实际上已隐含着作者的某种倾向性判断。下列历史概念中具有这种特色的是()

A.鸦片战争 B.太平天国 C.甲午战争 D.维新变法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