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分)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东西方文明的发展在政治领域各有突出表现。西方以自由、民主、法制为特色的新的政治观念、制度和实践给文明以崭新的形象,其基本走向是政治生活的民主化和国家权力的有效化。……东方政治的主要特点是中央集权制的发展,行政机关和立法机关的协调,国家机器对社会生活各方面的干预等。
——许序雅《世界文明简史》
【材料二】低效率被认为是民主制度的通病。任何一项决策都要经过不同利益集团的博弈,并伴随冗长的程序。……美国在应对本国发生的突发事件时,显得相当混乱和低效。如2005年美国遇到卡特琳娜飓风袭击,小布什总统三天之后才终止度假,去指挥救灾。
——摘自新加坡“联合早报”宋鲁郑《中国的政治制度何以优于西方》
(1)依据材料一,指出东西方政治文明各有什么特点?
(2)近代西方各国在国家权力分配上,都有分权制衡、使权力有效化的做法,试以美国的政治制度为例加以说明。
(3)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谈谈你是如何看待民主制度的权力制衡与行政效率问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西周的学校教育……教师既行教事,又兼管国家的日常事务,形成了“官师合一”的局面;教学场所同时也是举行祭祀、飨射、治历、望气、布政等日常国事的场所……春秋战国时期,官学赖以生存的基础逐渐瓦解。
——摘编自杨宁一《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
材料二 西汉初年的景帝时期,文翁入成都任蜀郡守,“见蜀地僻陋,有蛮夷风”遂将教育文化置于首位……选拔青年人亲自进行教育,并派到长安去学习数年,学成之后用作各级官吏,带动各地的教化……在成都开办学校,校中学子在课堂之外还必须经常到各地有所实践。一段时间之后,“由是大化,蜀地学于京师者比齐鲁焉。至武帝时,乃令天下郡国皆立学校官,自文翁为始云。文翁终于蜀,吏民为立祠堂,岁时祭祀不绝。至今巴蜀好文雅,文翁之化也。”
——摘编自《汉书·循吏传》
材料三 一个汉代青年进太学求学,毕业后,派到地方服务。待服务地方行政有了政绩,再经长官遴选到中央,又经过中央一番规定的考试,然后才正式入仕。那是当时入仕从政的唯一正途,政府的一切官吏,几乎全由此项途径出身。这样的政府,我们再也不能叫它做贵族政府。
——摘编自钱穆《中国历史政治得失》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西周学校教育的特点。该特点到春秋战国时期发生的变化及原因?(8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文翁办教育的特点及对当时教育体制发展的贡献。(4分)
(3)材料三反映了当时怎样的选官制度?为什么“这样的政府,我们再也不能叫它做贵族政府”?
(4)综合上述材料,分析西周到西汉教育对社会发展的功能。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 据《天工开物》的记载……十四、十五世纪前后的湖广地区已成为天下的谷仓,故有“湖广熟、天下足”这一谚语的出现。……粮食生产以外,也有为满足衣着生产的棉、麻、苎等,还有染料蓝靛、红花等以及其他手工业的生产原料。
——傅衣凌《明清社会经济变迁论》
材料三 清朝奉行率天下农民竭力耕耘……使人力无遗而地力殆尽的政策,多次颁令实行矿禁,并用“处处皆关、则关关有税”限制商业活动。对客商资本稍多者又行“劝借”,稍有不从,“轻则痛行笞责,重则连船拆毁”……最终“多致卖船弃业”。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唐朝商业发展的特点及基础。(8分)
(2)从材料二看,明清时期农业经济高度发展,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发展直接引发了哪些变化。(6分)
(3)材料三表明清政府采取的经济政策是什么?综合材料说明,这种政策对中国社会发展会产生怎样的影响?(6分)
(15分)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一美国前总统小布什在演讲中说,人类千万年的历史,最为珍贵的不是令人炫 目的科技,不是浩瀚大师们的经典著作,不是政客天花乱坠的演讲,而是实现了对统治者 的驯服,实现了把他们关进笼子里的梦想。只有驯服了他们,把他们关起来,才不会害人。我现在就是站在笼子里向你们讲话。
材料二 1918年7月第五届全俄苏维埃代表大会通过新宪法规定,全国性的立法文件由全俄苏维埃代表大会、全俄苏维埃中央执行委员会、全俄中央执行委员会主席团及人民委员会负责。俄罗斯社会主义联邦苏维埃共和国的一切政务总的管理属于人民委员会,人民委员会为实施此项任务有权颁发一切法令、指令及命令并采取为保证国家生活正常,快速运转所必需的任何措施。人民委员会发布的具有全局政治意义的一切决定及决议,须提交全俄苏维埃中央执行委员会审查和批准,但凡“刻不容缓的一切法令及全国性措施, 其中包括一切军事立法措施,一切必由俄罗斯苏维埃共和国负责的措施以及外交措施,必须经人民委员会审查和批准”。
(1)根据材料一知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美国政治制度是怎样“把总统关进笼子里”的。(8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苏俄政体的特点。谈谈你对上述两种政治体制的认识。
(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1829年,杰克逊上台以后,提倡“官职轮流”。他认为,“所有官员的职责都是简单明了的,任何有知识的人都能很快掌握它。……没有一个人享有任何比另一个人更多的当官的固有权 利。”因此他主张轮流当官。美国史学界一般都称杰克逊为“分賍制的“开山鼻祖”。“赃物属于胜利 者,,被视为理所当然的事情。在任命官员时,主要考虑的是党派或私人的利益,而不是屐行公职的能力。……1883年1月16日,美国总统阿瑟正式签署批准了由俄玄俄州民主党参议员彭德尔顿提出 的改革文官制的法案。这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个文官法,即彭德尔顿法:官职任命必须根据才能,无才或不合适的人应该通过竞争考试加以淘汰。该法的要点如下:(一)文官必须通过公开竞争考试。录 用后必须有一个见习期,表现合格者,才列入正式的等级文官;(二)文官不准参与政治活动;(三)取 消政治捐款,拒绝捐款的人不得被免职或受其他伤害;(四)不准任何官员或议员接受金钱或其他贵重物品,违者将受罚款或拘禁;(五)设立总统直辖的三人文官委员会,负责管理文官考试,保证考试 中的“正确、统一和公正”,防止出现泄密和舞弊等情况。违者要处以一百至一千美元罚金或十天至 一年的徒刑。情节严重者同受两种处分;(六)经常酗酒的人不得担任或保留任何官职。
——摘编自王靖儒《美国文官制度改革》
(1)根据材料指出美国文官制度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并所学知识分析美国文官制度改革的意义。
(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颁布的《土地法》规定:中华民国领域内之土地,属于中 华民国国民全体,其经人民依法取得所有权者,为私有土地;以自为耕作为目的之约定支 付地租使用他人之农地者,为耕地租用。
1931年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的《土地法》规定:所有封建地主、豪绅、 军阀、官僚以及其他大私有主的土地,无论自己经营或出租,一概无任何代价的实行没收。 被没收来的土地,经过苏维埃由贫农与中农实行分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内容、影响分析两个《土地法》的不同之处。
材料二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斯大林提出了“各尽所能,按劳分配”的原则。但斯大林认为由于具有较高思想觉悟的社会主义劳动者会尽其所能地劳动,所以,社会就应该 淡化劳动者之间劳动成果的不同,不需要严格按照按劳分配原则分配消费品,以保证社会 主义的平等。所以这一原则在社会主义实践中就演变成了平均主义的分配制度,即按差额 极小的份额分配,也就是按人分配。
——摘编自《传统社会主义国家分配制度及教训》
(2)根据材料二,指出苏联实行这一分配制度的目的。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影响。
材料三 从19世纪上半叶开始,由于片面强调市场的自动调节机制,把物竞天择、优胜劣汰看做是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必然现象,导致了种种社会弊病和丑恶现象:劳动条件 差,劳动时间长,工资水平低,贫富分化加剧,阶级矛盾尖锐。一方面,占最广大人口的工人 阶级的贫困化,影响了国内市场的扩大,资本主义生产能力的巨大增长同劳动群众支付能 力的需求相对缩小之间的矛盾,即生产与消费之间的矛盾不断激化;另一方面,社会矛盾 的激化和工人运动的发展,动摇了资本主义发展的稳定局面。
-——摘编自《历史教学》
(3)根据材料三,分析资本主义国家社会问题出现的原因。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二战后 初期资本主义国家为解决这些问题实施的具体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