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课内文段,完成5~7题:
季氏将伐颛臾。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季氏将有事于颛臾。”
孔子曰:“求!无乃尔是过与?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
冉有曰:“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
孔子曰:“求!周任有言曰:‘陈力就列,不能者止。’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且尔言过矣。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
冉有曰:“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
孔子曰:“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选自《季氏将伐颛臾》)对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字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冉有、季路见于孔子见:拜见,谒见 |
B.则将焉用彼相矣相:辅助盲人走路的人 |
C.固而近于费固:顽固 |
D.既来之,则安之来:使……来 |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吾二臣者皆不欲也丘也闻有国有家者 |
B.何以伐为?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
C.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 |
D.且在邦域之中矣且尔言过矣 |
下列各句中与例句句式特点相同的一项是( )
例:而谋动干戈于邦内
A.申之以孝悌之义 | B.是社稷之臣也 |
C.何为其然也 | D.蚓无爪牙之利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郢州孟亭记
(唐)皮日休
明皇世,章句之风,大得建安体。论者推李翰林、杜工部之为尤。介其间者能不愧者,唯吾乡之孟先生也。先生之作,遇景入咏,不拘奇抉异,令龌龊束人口者,涵涵然有干霄之兴,若公输氏当巧而不巧者也。
北齐美萧悫,有“芙蓉露下落,杨柳月中疏”。先生则有“微云淡河汉,疏雨滴梧桐”。乐府美王融“日霁沙屿明,风动甘泉浊”。先生则有“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谢眺之诗句,精者有“露湿寒塘草,月映清淮流”。先生则有“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此与古人争胜于毫厘也。他称是者众,不可悉数。呜呼!先生之道,复何言耶?谓乎贫,则天爵于身;谓乎死,则不朽于文。为士之道,亦已至矣。
先生,襄阳人也,日休,襄阳人也。既慕其名亦睹其貌盖仲尼思文王则嗜昌歜七十子思仲尼则师有若吾于先生见之矣。说者曰:“王右丞笔先生貌于郢之亭。”每有观型之志。四年,荥阳郑公诚刺是州,余将抵江南,舣舟而诣之。果以文见贵,则先生之貌纵视矣。
先是,亭之名,取先生之讳。公曰:“焉有贤者之名,为趋厮走养,朝夕言于刺史前耶?”命之以先生姓。日休时在宴,因曰:“《春秋》书纪季公子友,仲孙湫字者,贵之也。故书名曰‘贬’,书字曰‘贵’。况以贤者名署于亭乎?君子是以知公乐善之深也。百祀之弊,一朝而去,则民之弊也去之可知矣。”见善不书,非圣人之志。宴豆既徹,立而为文。咸通四年四月三日记。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不拘奇抉异拘:取 |
B.北齐美萧悫美:称赏 |
C.荥阳郑公诚刺是州刺:刺史 |
D.舣舟而诣之舣舟:停船靠岸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介其间者能不愧者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
B.日休时在宴,因曰相如因持璧却立 |
C.先生之道,复何言耶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 |
D.则先生之貌纵视矣去今之墓而葬焉 |
下列对原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皮日休对孟浩然的诗作了精当的评论。他认为,孟浩然的诗同李白、杜甫一样,都是“大得建安体”,就是说孟浩然诗明朗刚健,具有建安诗歌的风骨。 |
B.郑刺史命人画孟先生的像在郢州亭子里,因尊崇他,不愿直呼其名,亭子就命名为“孟亭”。 |
C.孟浩然有很多诗句可以和古人相媲美,皮日休在文中例举了几个,并认为孟先生被人称道的诗句还有很多。 |
D.皮日休认为称呼人的名是贬义,称呼人的字是尊重。郑刺史把郢州亭子称为“孟亭”是对孟先生的尊重,这是件善事。 |
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既 慕 其 名 亦 睹 其 貌 盖 仲 尼 思 文 王 则 嗜 昌 歜 七 十 子 思 仲 尼 则 师 有 若 吾 于 先 生 见 之 矣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谓乎贫,则天爵于身;谓乎死,则不朽于文。
(2)公曰:“焉有贤者之名,为趋厮走养,朝夕言于刺史前耶?”命之以先生姓。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原毁
唐·韩愈
古之君子,其责己也重以周,其待人也轻以约。重以周,故不怠;轻以约,故人乐为善。
闻古之人有舜者,其为人也,仁义人也。求其所以为舜者,责于己曰:“彼,人也;予,人也。彼能是,而我乃不能是!”早夜以思,去其不如舜者,就其如舜者。闻古之人有周公者,其为人也,多才与艺人也。求其所以为周公者,责于己曰:“彼,人也;予,人也。彼能是,而我乃不能是!”早夜以思,去其不如周公者,就其如周公者。舜,大圣人也,后世无及焉;周公,大圣人也,后世无及焉。是人也,乃曰:“不如舜,不如周公,吾之病也。”是不亦责于身者重以周乎!其于人也曰彼人也能有是是足为良人矣能善是是足为艺人矣。取其一,不责其二;即其新,不究其旧:恐恐然惟惧其人之不得为善之利。一善易修也,一艺易能也,其于人也,乃曰:“能有是,是亦足矣。”曰:“能善是,是亦足矣。”不亦待于人者轻以约乎?
今之君子则不然。其责人也详,其待己也廉。详,故人难于为善;廉,故自取也少。己未有善,曰:“我善是,是亦足矣。”己未有能,曰:“我能是,是亦足矣。”外以欺于人,内以欺于心,未少有得而止矣,不亦待其身者已廉乎?
其于人也,曰:“彼虽能是,其人不足称也;彼虽善是,其用不足称也。”举其一,不计其十;究其旧,不图其新:恐恐然惟惧其人之有闻也。是不亦责于人者已详乎?
夫是之谓不以众人待其身,而以圣人望于人,吾未见其尊己也。
虽然,为是者,有本有原,怠与忌之谓也。怠者不能修,而忌者畏人修。吾尝试之矣,尝试语于众曰:“某良士,某良士。”其应者,必其人之与也;不然,则其所疏远不与同其利者也;不然,则其畏也。不若是,强者必怒于言,懦者必怒于色矣。又尝语于众曰:“某非良士,某非良士。”其不应者,必其人之与也,不然,则其所疏远不与同其利者也,不然,则其畏也。不若是,强者必说于言,懦者必说于色矣。是故事修而谤兴,德高而毁来。呜呼!士之处此世,而望名誉之光,道德之行,难已!
将有作于上者,得吾说而存之,其国家可几而理欤!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其责己也重以周周:全面 |
B.不如周公,吾之病也病:担忧 |
C.恐恐然惟惧其人之有闻也闻:名望 |
D.而望名誉之光光:昭著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大圣人也,后世无及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
B.其于人也,乃曰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
C.外以欺于人举匏樽以相属 |
D.必其人之与也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
下列对原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以古之君子的“责己”“待人”来剖析今之君子的“责任”“待己”,虽只是两字之差,却恰恰暴露出当时“其责人也详,其待己也廉”的恶劣士风。 |
B.作者认为士大夫之间毁谤之风的盛行是道德败坏的一种表现,其根源在于“怠”和“忌”,即怠于自我修养且又妒忌别人。 |
C.最后三句,既交代了本文写作目的,呼吁当权者纠正这股毁谤之风,又语重心长、寄托了作者对国事的期望。 |
D.通篇采用对比、排比手法、先古后今,由正及反,行文严肃而恳切,句式整齐又有变化,语言生动而形象,尤其是对当时士风的刻画,入木三分。 |
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其 于 人 也 曰 彼 人 也 能 有 是 是 足 为 良 人 矣 能 善 是 是 足 为 艺 人 矣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 虽然,为是者,有本有原,怠与忌之谓也。
(2) 将有作于上者,得吾说而存之,其国家可几而理欤!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愚溪诗序
唐·柳宗元
灌水之阳有溪焉,东流入于潇水。或曰:冉氏尝居也,故姓是溪为冉溪。或曰:可以染也,名之以其能,故谓之染溪。予以愚触罪,谪潇水上。爱是溪,入二三里,得其尤绝者家焉。古有愚公谷,今予家是溪,而名莫能定,士之居者,犹龂龂然,不可以不更也,故更之为愚溪。
愚溪之上,买小丘,为愚丘。自愚丘东北行六十步,得泉焉,又买居之,为愚泉。愚泉凡六穴,皆出山下平地,盖上出也。合流屈曲而南,为愚沟。遂负土累石,塞其隘,为愚池。愚池之东为愚堂。其南为愚亭。池之中为愚岛。嘉木异石错置,皆山水之奇者,以予故,咸以愚辱焉。
夫水,智者乐也。今是溪独见辱于愚,何哉?盖其流甚下,不可以溉灌。又峻急多坻石,大舟不可入也。幽邃浅狭,蛟龙不屑,不能兴云雨,无以利世,而适类于予,然则虽辱而愚之,可也。
宁武子邦无道则愚智而为愚者也颜子终日不违如愚睿而为愚者也皆不得为真愚今予遭有道而违于理悖于事故凡为愚者莫我若也夫然则天下莫能争是溪予得专而名焉。
溪虽莫利于世,而善鉴万类,清莹秀澈,锵鸣金石,能使愚者喜笑眷慕,乐而不能去也。予虽不合于俗,亦颇以文墨自慰,漱涤万物,牢笼百态,而无所避之。以愚辞歌愚溪,则茫然而不违,昏然而同归,超鸿蒙,混希夷,寂寥而莫我知也。于是作《八愚诗》,纪于溪石上。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灌水之阳有溪焉阳:(水的)北面 |
B.塞其隘,为愚池隘:狭隘之处 |
C.善鉴万类鉴:鉴别 |
D.漱涤万物,牢笼百态牢笼:包萝,囊括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予以愚触罪,谪潇水上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 |
B.得其尤绝者家焉吴之民方痛心焉 |
C.合流屈曲而南,为愚沟苍然暮色,自远而至,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 |
D.则先生之貌纵视矣去今之墓而葬焉 |
下列对原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愚溪原本有人称为冉溪,有人称为染溪,当地人对它究竟是冉溪还是染溪争论不休,这一原因促使作者决定效仿古代愚公谷将溪水改名为“愚溪”。 |
B.第二段中作者一连写了溪、丘、泉、沟、池、堂、亭、岛八种景物,全都冠以“愚”字命名,这“八愚”既是作者的自我解嘲,又是他心中愤激之情的集中流露。 |
C.愚溪虽无以利世,然具有“清莹秀澈”的美景,但被弃于凄清冷寂的荒野,无人游赏,无人过问,作者借此倾吐了自己的抱负遭打击、才能被埋没的不平之气。 |
D.本文通篇围绕一个“愚”字展开,以愚溪写愚人,表达了一个遭受重大打击的正直士大夫的愤世嫉俗之情,同时,对封建社会的黑暗政治,也进行了含蓄的控诉。 |
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宁 武 子 邦 无 道 则 愚智 而为 愚 者 也 颜 子 终日 不 违 如 愚 睿 而 为 愚 者 也
皆 不 得 为 真 愚 今 予 遭 有 道 而 违 于 理 悖 于 事 故 凡 为 愚 者 莫 我 若 也 夫 然 则 天 下 莫 能 争 是 溪 予 得 专 而 名 焉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嘉木异石错置,皆山水之奇者,以予故,咸以愚辱焉。
(2)不能兴云雨,无以利世,而适类于予,然则虽辱而愚之,可也。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王者之法:等赋,政事,财万物,所以养万民也。田野什一,关市几而不征,山林泽粱以时禁发而不税。相地而袭政,理道之远近而致贡。通流财物粟米,无有滞留,使相归移也,四海之内若一家。故近者不隐其能,远者不疾其劳,无幽闲隐僻之国,莫不趋使而安乐之。夹是之谓人师,是王者之法也。节选自《荀子·王制》请写出《寡人之于国也》中和选文中画线句意思相近的两句话。
荀子又认为秦国“威动海内,强殆中国。然而忧患不可胜校也,勰勰(xI,担心害怕貌)然常恐天下之一合而轧己也”。(《荀子·强国》)。结合选文有关内容,请简要评析苟子的国家“统一观”。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说车赠杨诲之
柳宗元
杨诲之将行,柳子起而送之门,有车过焉,指焉而告之曰:“若知是之所以任重而行于世乎材良而器攻圆其外而方其中然也材而不良则速坏工之为功也不攻则速败中不方则不能以载外不圆则窒拒而滞。方之所谓者箱也,圆之所谓者轮也。匪箱不居,匪轮不涂。吾子其务法焉者乎?”曰:“然。”
曰:“是一车之说也,非众车之说也,吾将告子乎众车之说。泽而抒①,山而侔。祥②而旷左,革而长毂以戟,巢焉而以望,安以爱老,辎以蔽内,垂绥而以畋,载十二旒,而以庙以郊以陈于庭,其类众也。然而其要,存乎材良而器攻,圆其外而方其中也。是故任而安之者箱,达而行之者轮,恒中者轴,挶而固者蚤,长而桡,进不罪乎马,退不罪乎人者辕,却暑与雨者盖,敬而可伏者轼,服而制者马若牛,然后众车之用具。
今杨氏,仁义之林也,其产材良。诲之学古道,为古辞,冲然而有光,其为工也攻。果能恢其量若箱,周而通之若轮,守大中以动乎外而不变乎内若轴,摄之以刚健若蚤,引焉而宜御乎物若辕,高以远乎污若盖,下以成乎礼若轼,险而安,易而利,动而法,则庶乎车之全也。《诗》之言曰:“四牡騑騑,六辔如琴。”孔氏语日:“左为六官,右为执法。”此其以达于大政也。凡人之质不良,莫能方且恒;质良矣,用不周,莫能以圆遂。孔子于乡党,恂恂如也,遇阳虎必曰诺,而其在夹谷也,视叱齐侯类畜狗,不震乎其内。后之学孔子者,不志于是,则吾无望焉耳矣。”
诲之吾戚也,长而益良,方其中矣。吾固欲其任重而行于世,惧圆其外者未至,故说车以赠。
[注]①抒:削薄。谓在沼泽行走的车,轮辋的外緣要削得薄。②祥:丧葬。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山而侔侔:等同 |
B.果能恢其量若箱恢:扩大 |
C.则庶乎车之全也庶:差不多 |
D.莫能以圆遂遂:前进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指焉而告之曰去今之墓而葬焉 |
B.吾将告子乎众车之说浩浩乎如凭虚御风 |
C.退不罪乎人者辕若予者,将无往而不得死所矣 |
D.而其在夹谷也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二段列举不同用途的车子,得出各种车均要做到外圆内方,并借用车子所不可缺少的部件来比拟人才所应具备的素质。 |
B.文章以孔子为例,说孔子在本乡对阳虎显出恭顺的样子,但在夹谷却面叱齐景公,强调在“用周”的基础上,还要做到“质良”。 |
C.这篇文章虽然讲的是“车”,实际是说为人处世中“方”和“圆”的辩证关系,即原则性与灵活性的关系,以车为喻,能形象地给人以启发。 |
D.本文很多句子直接挪用《礼记》原文,句子简而深,大概是“诲之学古道,为古辞”之故;而虚拟和杨诲之面对面的谈话语气,增加了行文的生动活泼。 |
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知 是 之 所 以 任 重 而 行 于 世 乎 材 良 而 器 攻 圆 其 外 而 方 其 中 然 也 材 而 不 良 则 速 坏 工 之为功 也 不 攻 则 速 败 中 不 方 则 不 能 以 载 外 不 圆 则 窒 拒 而 滞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匪箱不居,匪轮不涂。吾子其务法焉者乎?
(2)然而其要,存乎材良而器攻,圆其外而方其中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