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20世纪50-90年代某产业部门的布局变化图”,完成27-28题。该产业部门最有可能是
A.资源密集型产业 |
B.资金密集型产业 |
C.技术密集型产业 |
D.劳动力密集型产业 |
关于该现象对区域发展产生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A.造成产业移出地经济衰退 |
B.扩大就业范围,增加就业机会 |
C.改善发展中国家(地区)的环境质量 |
D.促进了区域产业分工与合作,推动了区域经济一体化 |
下列是“某城市建设前后水量平衡及城市化前后的水文过程示意图示意图”。读图,回答问题下列各题。城市建设导致了当地()。
A.地下水位上升 | B.地面径流汇集速度减慢 |
C.蒸发量增加 | D.汛期洪峰流量加大 |
城市化是社会进步的表现,但城市化也会带来一些问题。结合城市化前后的水文过程示意图,判断下面对城市化前后的部分水循环环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A.②是城市化后的地表径流量变化曲线 |
B.城市化后地下径流量变化大 |
C.城市化后地表径流量减少 |
D.城市化后的蒸发量减少 |
下图表示了黄土高原地区降水、植被与侵蚀之间的关系,据图回答下列各题。年降水量多少()mm之间,降雨侵蚀力急剧增大,而森林的水土保持作用仍较小
A.300mm—450mm | B.300mm—530mm | C.450mm—530mm | D.≥450mm |
关于该地区降水、植被与侵蚀之间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A.降雨侵蚀力是伴随森林的覆盖率提高而变强 |
B.年降水量超过 450mm后,森林对水土保持作用明显 增加 |
C.当年降水量超过 300mm后树木才迅速生长 |
D.森林的覆盖率决定降雨侵蚀力的大小 |
读图回答下列各题图中若甲图为某山区等高线地形图(单位:米),且该地多岩崩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图中最易发生泥石流灾害的地点是( )
A.A地 | B.B地 | C.C地 | D.D地 |
若乙图为甲图中某地等高线的一部分,实线为等高线(单位:米),虚线为泥石流路线,某游客此时正好位于O点,则其正确的逃生路线是图中①~④中的哪一条路线( )
A.① | B.② | C.③ | D.④ |
下列关于不同社会发展阶段灾情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工业社会的灾情比农业社会小 |
B.原始社会生产力水平低,灾情大 |
C.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越高,灾情越严重 |
D.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提高,灾情不断变化 |
某一自然灾害的灾情指标有受灾面积、成灾面积、绝收面积、减产面积、经济损失等。该自然灾害可能是()
①干旱②洪涝③地震④风暴潮
A.①② | B.③④ | C.①③ | D.②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