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近代中国没有按照正常的规律从封建社会发展到资本主义社会,而是走上了属于资本主义体系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道路。这是资本主义和封建主义相结合的结果。压迫和阻止中国社会向前发展的主要东西是资本主义国家的资产阶级和中国的地主阶级。因此摆在中国人民面前的历史主题是……
——苑书义《论近代中国的进步潮流》
材料二 中国缺少的东西固然很多,但是主要的就是少了两件东西:一件是独立,一件是民主。这两件东西少了一件,中国的事情就办不好。一面少了两件,另一面却多了两件。多了两件是什么东西呢?一件是帝国主义的压迫,一件是封建主义的压迫。
——毛泽东《新民主主义的宪政》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近代中国人民面前的历史主题是什么?指出这一主题的依据又是什么?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一的观点:“为什么中国没有按照正常的规律从封建社会发展到资本主义社会?”(答出最主要原因即可)如何理解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道路是“属于资本主义体系的”?
(3)总结中国最后取得这两件东西——“独立”和“民主”的宝贵经验有哪些?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甘地在结束最后一次绝食时向信徒们发表演说):你们不要把你们居住的城市与全国其他地区分隔开来。你们必须在整个印度和巴基斯坦恢复和平……如果我们记得,生命只有一次,那么我们没任何理由相互视为仇敌……愿神使我们大家更加明智……以便印度和整个宇宙幸福繁荣。
——(法)米尼克·拉皮埃尔、(美)拉里·柯林斯《圣雄甘地》
材料二:印度为怀念圣雄建造了一座纪念碑,上面用英文和印文铭刻着甘地的教诲:“我希望印度自由强盛,敢于牺牲自己,勇于创造—个美好的世界。每个人应当为自己的家庭牺牲,……每个国家应当为全人类牺牲。我期望‘天国’降临尘世。”
材料三: (甘地)崇尚以纺车为代表的农村经济,它不仅将纺车看成一种物质武器,而且看成对抗西方文明的精神武器……只有用以手纺车为标志的农村工业代替……城市大工业,才能避免竞争和剥削,消灭失业和贫富差别,过简朴宁静的生活。
——《尼赫鲁与甘地在未来社会设想方面的分歧》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二,概括指出甘地追求的目标,体现出他怎样的精神品质?
(2)据材料三概括甘地的经济思想。
(3)结合材料一、二对其作简要评价。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他在美国独立战争中是一位成功的军事领袖。但事实上他决非是一位军事天才,当然也决不能与亚历山大和凯撒一类的将军相提并论。他的成功至少有一半是由于同他对垒的英军将领的出人意料的无能,另一半才是由于他自己的才能。但是应记住几位其他美国将领均遭惨败,而华盛顿虽说打了几个小败仗而最终却赢得了战争的胜利。
材料二:华盛顿是立宪会议主席。虽然他的思想对美国宪法的形成没有起重要的作用,但是他的支持者和他的名望对各州批准这部宪法却起了重大的作用。当时有一股强大的力量在反对新宪法,要不是华盛顿的影响,很难说这部宪法能实行得了。
材料三: 华盛顿是美国第一任总统。美国有一位华盛顿这样德才兼备的人作为第一任总统是幸运的。翻开南美和非洲各国的历史,我们可以看到即使是一个以民主宪法为伊始的新国家,堕落成为军事专制国家也是易如反掌。华盛顿是一位坚定的领袖,他保持了国家的统一,但是却无永远把持政权的野心,既不想做国王,又不想当独裁者。他开创了主动让权的先例──一个至今美国仍然奉行的先例。
(1)以上材料分别从哪个角度评价华盛顿的?
(2)在上述华盛顿的第二个历史贡献中制定的这部宪法的名称?它体现了哪位法国启蒙思想家的什么观点?
(3)从以上材料中可以看出,作为一个国家伟大的领袖应具备哪些优秀素质?在人类历史上,你认为能和华盛顿并举的是谁?说说你的理由。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俄国大臣塞奇·维特伯爵在写给沙皇的信中说:“国际竞争并不等待我们,如果我们不采取有力的措施,使我们能够在以后十年间满足俄国以及俄国影响之下或者应该影响之下的亚洲国家的需要,那么,正在迅速发展中的外国工业就会冲破我们的关税壁垒,在我们的祖国和以上提到的亚洲国家中立足,,并深深地扎根我们的经济。——我们的经济落后也可能导致政治文化上的落后。”
材料二: 1871年11月,日本派出以岩仓具视大臣为首的大规模赴欧美使团,出访美英法等十余国家,历时两年。
材料三:梁启超说:“戊戌维新,虽时日极短,现效极少,而实为二十世纪中国史开宗明义第一章也”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回答,俄国、日本、中国近代改革所受的共同国际环境的影响是什么?分别举出俄、日、中近代进行变革的具体外部原因。
(2)日本派使团出访欧美的目的是什么?这一举措体现了日本近代化的特点是什么?对日本产生什么影响?
(3)结合材料三及所学知识概括维新运动的宝贵精神遗产。
现代化是社会变迁的一种类型,从历史角度来说,它是18世纪以来工业革命以及政治变革的长期结果,变革促使一些国家进入国际领先地位,并在世界范围内推动了模仿和赶超的进程。由于各国的国情不同,各国在实现现代化的方式上表现出很大的差异.出现了多种模式。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我国的近代化是以什么事件作为开始的标志?结果如何?导致这种结果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2)斯大林时期的苏联模式有何特点?对它应如何评价?
(3)在1956—1966这十年中,我国在经济建设方面作了哪些探索?
(4)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在经济体制的改革中有哪些主要的转变?
市自古以来就是人类活动的中心.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中具有重要地位。“城市,让生活更美好”是2010年5月1日在中国上海开幕的第41届世界博览会的主题。上海世博会也是中国举办的首届世博会。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中国古代城市的兴起主要有哪些原因?
(2)列举:
宋朝的“四大名镇”中位于江西和湖北的分别是和。
元朝时。被誉为“世界第一大港”的是。
(3)上世纪90年代.上海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原因是什么?对我国来说有什么样的历史意义?
(4)作为90后出生的中学生,请你结合所学知识,向参加世博会的各国来宾介绍上海的物质生活和社会风俗习惯较之改革开放前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