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1到图2的变化,反映我国古代农业生产中
A.铁犁牛耕的出现 | B.耕犁技术的成熟 | C.精耕细作的开始 | D.单位亩产量提高 |
在作品中体现“在反映客观现实上侧重从主观内心世界出发,抒发对理想世界的热烈追求,常用热情奔放的语言、瑰丽的想象和夸张的手法等手段超越现实来塑造形象,形式较少拘束且自由奔放。”作品反映的风格是
A.印象派 | B.后现代主义 |
C.现实主义 | D.浪漫主义 |
图为《中国境内两个历史时期的近代工业资本统计示意图》,第二个历史时期商办资本迅速增长得益于
A.清政府经济政策调整 | B.列强放松了经济侵略 |
C.洋务企业的不断发展 | D.中华民国政府的建立 |
下图是北美洲伊斯帕尼奥拉岛(即海地岛)1493—1570年人口变化图。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①殖民者残酷的奴役剥削②大批土著被贩卖到欧洲③传染疾病的肆虐④工业生产污染严重
A.①②④ | B.②③ | C.①③ | D.①③④ |
清朝文人管同(1780—1831)在其著作《禁用洋货议》写到:“数十年来,天下靡靡然争言洋货,虽至贫者亦竭蹶而从时尚”。其言论说明了
A.鸦片战争后洋货大量涌入中国 |
B.洋货输入使消费观念发生变化 |
C.清朝政府放弃重农抑商的政策 |
D.清朝文人思想观念的保守落后 |
《唐六典》记载:“凡市,以日中击鼓三百下而众议会;日入前七刻,击钲三百下,散。”晚唐诗人王建的诗:“夜市千灯照碧云,高楼红袖客纷纷。”对这些记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唐六典》中已有关于夜市的记载 |
B.文学作品对夜市的描写都不可靠 |
C.记载失实,夜市在唐代不可能出现 |
D.可能说明唐代的市有突破性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