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材料一:“坚持和改善党的领导,是我们事业胜利前进的根本保证。要把十几亿人的思想和力量统一和凝聚起来,齐心协力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没有中国共产党的坚强统一领导是不可设想的。”
材料二:某市市委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对城市建设规划进行调整,并向群众展出,公开征求意见。并将修订后的规划提交市人大审议、表决; 该市市委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在保持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同时,进一步采取一系列措施,努力解决就业、教育、医疗、住房等民生问题,让老百姓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联系材料一说明:在我国为什么没有中国共产党的坚强统一领导是不可设想的?
(2)材料二是如何体现中国共产党执政方式的?

科目 政治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较易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近年来,苹果公司的系列时尚电子产品受到全世界消费者的青睐,销售业绩迅猛增长。苹果公司的成功与其执著于科技创新分不开,其独到之处是“用户体验”————集中精力改进既有技术,使其变得更好用、更容易被用户接受;同时,制定正确的营销策略:未曾营销先造势————饥饿营销策略,用户体验策略等等,形成了一种充满活力和创造力的企业文化。
(1)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说明苹果公司的成功经验有哪些。
材料二 目前,面对苹果手机在我国的热销,青少年学生看法不一:甲认为很多人都买苹果手机,我也要追赶潮流;乙认为手持苹果手机,与众不同;丙认为,手机只是一种通迅工具,只要能用就行,不一定买名牌。
(2)从消费心理角度,分析材料二中消费的不同类型。说明青少年学生应该树立的正确的消费原则是什么?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收入倍增”和“教育发展”关乎民生之利,为人民群众所广泛关注。某校高三学生在学习党的十八大报告过程中,围绕这两项内容进行了交流。请你参与其中。
第一组聚焦“民富”
大报告提出,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到2020年实现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目前,实现这一目标最大挑战是经济下行压力,需要激发人民群众智慧,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才能在发展的基础上实现居民收入倍增。
(1)根据第一组的观点,运用经济生活有关知识,分析实现居民收入倍增计划的意义。
第二组热议“教育”
教育是国计,也是民生;教育是今天,更是明天。综观国际国内大势,立足基本国情,十八大提出“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教育的力量,将是未来经济发展的力量,是国家的力量。
(2)结合第二组的观点,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说明教育在推动国家经济发展中是如何发挥作用的。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2006—2011年中央财政用于“三农”投入和农民收入增长情况

材料二随着全球人口持续增长,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已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现代农业的发展将成为我国提高产业竞争力的利器。根据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各地要加强重点研究农业生物、信息、新材料、先进制造等技术,大力发展良种培育、节水灌溉、农机装备、新型农药、海洋农业、生态农业等涉农新兴产业。
材料三目前,中央财政向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拨付粮食直补资金151亿元,农资综合补贴资金1071亿元,支持农业和农村发展。中央要求各级政府切实把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的重点转向农村,国家财政新增教育、卫生、文化等事业经费和固定资产投资增量主要用于农村,逐步加大政府土地出让收入用于农村的比重。通过强化各项支农惠农财税政策,包括严格执行增加投入政策、加大支农补贴力度、支持在全国范围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促进现当代农业建设等,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1)揭示材料一中所包含的经济信息。
(2)据材料一、二,分析企业经营者投资涉农新兴产业的合理性。(8分)
(3)结合材料三分析说明财政的作用在材料中是如何体现的?

阅读材料,运用《政治生活》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全国两会闭幕至今已满一月,新一届中央高层频就国计民生发声,不仅国内外舆论广泛关注,也被普通民众口耳相传。3月23日,习近平在访俄期间指出,“文化交流是民心工程、未来工程,”要通过交流不断增强国家的文化软实力。4月9日,习近平在海南三亚考察期间强调,“不能以牺牲环境来换取人民并不满意的增长。”3月17日,在中外记者见面会上,李克强提出“要用开放促进改革,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要“向市场放权,为企业松绑,坚决反对官僚主义、形式主义和铺张浪费。”
(1)按照新一届领导人的上述要求,中国政府应该如何履行自己的职能?
材料二3月26日上午,国务院召开第一次廉政工作会议,李克强对今年政府反腐倡廉工作提出了要求:一是简政放权。二是管住权力。三是管好钱财。四是政务公开。五是勤俭从政。六是依法促廉。这“二十四字要求”给权力涂上了防腐剂,为提高政府依法行政水平戴上了“紧箍咒”。
(2)要提高政府依法行政的水平应该做到哪几个方面?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根据教育部发布的《关于做好2013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我国2013年高校毕业生规模将达到699万人,比2012年增加19万人,是历史的最高值;受国际金融危机及国内经济增长放缓的影响,2013年大学生就业形势依然严峻。某机构调查显示93%的大学生不选择毕业后创业, 78%的大学生不愿意去西部就业,55%的大学生素质不能适应社会需要,29%的大学生不能及时、准确掌握就业信息,这也是造成大学生就业难的重要原因。
材料二漫画《不公平》(下图)

材料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是我们党不懈奋斗的目标。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各项任务落实到实处,有利于进一步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1)结合材料一从经济生活角度谈谈如何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
(2)结合材料二、材料三回答,漫画所反映的是一种什么不公平的经济现象?
(3)请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说明如何才能妥善处理这一问题?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