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回答问题。
昭君怨·梅花
郑域
道是花来春未,道是雪来香异。竹外一枝斜,野人家。
冷落竹篱茅舍,富贵玉堂琼榭。两地不同栽,一般开。
(1)这首词上阕具体从哪几个方面吟诵“梅”?
(2)这首词下阕用了什么写作手法,表现了“梅”怎样的品质?

科目 语文   题型 诗歌鉴赏   难度 较易
知识点: 一词多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10分〕
谒金门李好古
花过雨,又是一番红素。燕子归来愁不语,旧巢无觅处。谁在玉关劳苦?谁在玉楼歌舞?若使胡尘吹得去,东风侯万户。
【注】李好古:南宋词人。本词有些版本在词牌之下有一题目:“怀故居”。
这首词的上阕主要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表现了怎样的社会现实?
“若使胡尘吹得去,东风侯万户”,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试作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待储光羲不至
王维
重门朝已启,起坐听车声。要欲①闻清佩,方将出户迎。
晚钟鸣上苑,疏雨过春城。了自②不相顾,临堂空复情③。
[注] ①要欲:好像。②了自:已经明了。③空复情:自多情。
作者根据什么判断友人储光羲不会再来看望自己?请结合作品作简要分析。
全诗表达了一种什么样的感情?作者是通过哪些具体细节来表达这种感情的?

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6分)
送裴侍御归上都①唐张谓
楚地劳行役②,秦城罢鼓鼙③。舟移洞庭岸,路出武陵溪。
江月随人影,山花趁马蹄。离魂将别梦,先已到关西。
注:①上都:古代通称京都为“上都”,指长安。
②劳行役:因公务而在外跋涉。
③秦城:指都城长安。鼓鼙:大鼓和小鼓,借以指军事。
文字以少胜多,用一字而神态毕现,境界全出,称为“炼字”。你认为这首诗第五、六句中哪两个字用得最为精当?为什么?请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
曾有人说,这首诗虽然是一首送别诗,但全诗并未着重渲染离别的凄然和伤感。你是否同意这种看法,请结合有关诗句简要阐述。

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宿广惠寺
黄庭坚
鸦啼残照下层城,僧舍初寒夜气清。
风乱竹枝垂地影,霜乾桐叶落阶声。
不遑将母伤今日,无以为家笑此生。
都下苦无书信到,数行归雁月边横。
首联既交代诗人行踪,又为后面诗句做铺垫。请简要说明之。
请联系全诗赏析“数行归雁月边横”。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小题。
咏水仙花五韵陈与义
仙人缃色裘,缟衣以裼之。青帨纷委地,独立东风时。吹香洞庭暖,
弄影清昼迟。寂寂篱落阴,亭亭与予期。谁知园中客,能赋《会真诗》
【注】①帨:女子的佩巾。②园中客:作者的自称。③《会真诗》:元稹《莺莺传》中有张生赋《会真诗》赠给崔莺莺的故事。
这首诗是从哪些角度描写水仙花的?
诗中的水仙花具有什么特点?作者通过写水仙花寄托了什么样的感情?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