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世纪中国的崛起》指出:“一个民族的觉醒,通常要有两个条件:第一,这个民族面临着或者经历了以往没有遇到过的严重危机,甚至整个民族被逼到生死存亡的关头,旧格局再也无法继续保持下去。第二,还要这个民族能看到出路,燃烧起新的希望,深信只要奋起救亡,勇于变革,就可以改变目前的艰难处境。”下列能够反映20世纪中国“旧格局再也无法继续保持下去”和“奋起救亡,勇于变革”的史实是
A.《马关条约》和公车上书 | B.瓜分狂潮和义和团运动 |
C.《辛丑条约》和戊戌变法 | D.《辛丑条约》和辛亥革命 |
“见物即购,尽量将金圆券花去,深恐一夜之间币值大贬致受损失”“物资紧张,人心恐慌。”上述现象应出现在
A.北伐战争期间 | B.抗日战争期间 |
C.解放战争期间 | D.清朝晚期 |
中国近代一位民族实业家认为“二十年来,所见诸企业之失败……推其原故,则无法律之导之故也。……无公司法则无以集厚资;无破产法则无法维信用。”题中的观点认为民族工业进程迟缓的主要原因是
A.缺乏必要的法律保障 | B.受中外反动势力双重压迫 |
C.官僚资本的经济压迫 | D.缺乏充足货币资本的支持 |
我国晚晴状元,著名实业家张謇在19世纪晚期创办的著名企业是
A.上海发昌机器厂 | B.继昌隆缫丝厂 |
C.南通大生纱厂 | D.江南制造总局 |
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企业诞生于
A.华北地区 | B.沿海地区 | C.中部地区 | D.西部地区 |
明代中后期,江南地区出现了“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现象。“机工”指的是
A.农民 | B.奴隶 | C.雇佣工人 | D.无产阶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