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中山认为,义和团运动是“对于欧美的新文化运动这反动”,“其勇锐之气,殊不可当,真是令人惊奇佩服。所以经过那次血战之后,外国人才知道,中国还有民族精神,这种民族是不可消灭的”。以上材料说明孙中山对于义和国运动的评价是
A.否定其排外主义 | B.赞扬其反侵略精神 |
C.既有赞扬又有否定 | D.全面赞扬与肯定 |
战国以前,“百姓”是对贵族的总称;战国以后,“百姓”成为民众的通称。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分封制的加强 | B.宗法制的衰落 |
C.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 | D.井田制的推行 |
美国总统罗斯福曾说:“如果我们想使和平的努力达到同我们战争的努力一样的水平,我们必须把和平的机构坚实地放在国际政治和经济合作的牢固基础之上。”二战后初期,体现以上思想的经济领域中的合作有
①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②国际复兴开发银行 ③“关税与贸易总协定” ④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③④ | D.①②③④ |
历史课上,张晓明同学以流行歌曲形式诠释了二战后日美两国关系的演变:“跟着美国走——紧抓住梦的手”“多边自主外交——我要我的滋味”“命运共同体——休戚与共不离弃”。该内容反映了
A.日本已经成为世界政治大国 | B.从两极格局到多极化的发展趋势 |
C.美国霸权主义不得人心 | D.世界形势的缓和 |
下图是美国军费开支曲线图,根据该图获取的历史信息不正确的是
A.导致阶段A军费上升的主要原因是冷战下出现了“热战”——朝鲜战争 |
B.阶段B中美关系处于敌视和对抗状态 |
C.阶段C军费开支下降的主要原因是美国经济危机下国力下降,实行全球战略收缩 |
D.阶段D中美逐渐结束对抗,两国关系开始实现正常化 |
新中国成立后,“对驻在旧中国的各国使节,我们把他们当成普通侨民看待,不当作外交代表看待”。这体现的外交原则是
A.“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 B.“一边倒” | C.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 D.“另起炉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