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去年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大会的召开,“低碳”一词一夜爆红,低碳作为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举措,正影响和改变世界经济发展模式、对自然资源索取的方式以及人们生活的习惯和思维方式。为此某校高二(18)班同学开展了以“注重生态环保,倡导低碳生活”为主题的探究活动。让我们一起参与其中。
情境一 同学们了解到,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越来越清醒地认识到,以污染环境和破坏生态来换取一时经济繁荣的做法日益不可取。正是这种清醒,推动着人类文明进行着一场深刻的变革。它预示着人类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文明时代,即生态文明建设时代。
(1)结合材料说明建设生态文明要求我们树立什么样的消费观?4分
情境二 同学们还了解到,在全面推进节能减排工作中,要做到“六个依靠”:依靠结构调整,这是节能减排的根本途径;依靠科技进步,这是节能减排的关键所在;依靠加强管理,这是节能减排的重要措施;依靠强化法制,这是节能减排的重要保障;依靠深化改革,这是节能减排的内在动力;依靠全民参与,这是节能减排的社会基础。
(2)请你从经济生活角度,为我国政府迎接低碳经济提出相应的具体措施。8分
情境三 “低碳生活”作为一种生活方式,可以理解为:减低二氧化碳的排放,就是低能量、低消耗、低开支的生活方式。在我国的一些大中城市,低碳一族正在慢慢形成。张明认为,作为一个负责任的社会公民,生活中必须坚持“低碳生活、绿色消费”,于是他准备在本次社会实践活动中去市中心广场搞一个宣传活动。
(3)请你协助张明拟订一个相关的主题并设计一些可行性活动的内容。6分
2013年年初,国务院批转《关于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若干意见》,要求增加低收入者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强调加强国企高管薪酬管理。8月15日至10月31日,国资委启动国资系统薪酬大调查,从单一工资管理向全面薪酬管控转变,新增“隐性福利收入”调查,直面国企薪酬领域症结。专家认为,这轮调查不仅是对国企自身制度的规范,更重要的是对收入分配改革有积极意义。
请运用凯恩斯边际消费递减理论说明我国提高中低收入者收入对扩大内需的影响。
材料一 李嘉图认为资本家组织生产的目的是为了获得利润。当每个人都可以随意使用资本时,他自然会寻找那种最有利的行业。李嘉图说:在没有政府的干预时,农业、商业和制造业最为繁荣,需要国家做的全部事情就是避免一切干预。
材料二 近年,不断出现的食品安全事件,已经引起了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2013年5月3日,“两高”联合出台法律解释,要求对食品安全犯罪案件从严量刑,显示政府对食品安全问题挥动了法律重拳。同时,各地围绕着“掺假羊肉卷”的调查不断升级,亦显示了国内食品安全流转环节上的严峻现实。
材料一反映了李嘉图的什么观点?面对材料二所反映的问题,假如李嘉图在世,他认为政府应如何作为?
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收入分配理论是李嘉图经济学说的中心,他很重视收入的分配问题,提出了相对工资和实际工资的概念。中共也很重视分配公平问题,十八大报告指出: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必须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
结合李嘉图的收入分配理论,说明我国如何“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
材料一 “贵和”,是中华民族悠久的文化传统。在春秋时期,古人就提出“和实生物,同则不继”,“和则一,一则多力,多力则强”;倡导“礼之用,和为贵”,将“和”作为解决国与国之间冲突的原则,主张“协和万邦”。也有外媒评论说,中国的“贵和”思想更多地带有传统的厚重外衣,而现代的通俗理解稍显困难;中国的“贵和”思想中国人人人都能理解,却缺乏国际化的生动诠释,其他民族在理解上总存在隔膜;中国的“贵和”思想更多停留于思想层面,而缺少中国人尤其是中国普通民众的身体力行的生动表达。“贵和”思想需要得到今天世界各国的理解和赞赏!
材料二 “贵和”思想在我国对外关系上一直发挥着重要而独特的作用。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一些国家根据历史上“国强必霸”的逻辑,渲染中国威胁论。然而,中国在追求本国利益时兼顾别国合理关切,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2013年3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访问非洲期间,宣布未来3年内中方将向非洲提供200亿美元贷款,在力所能及范围内帮助其他国家发展。中国始终坚持扩大战略共识,增强战略互信,积极参与应对当前金融危机的挑战,为促进世界经济复苏作出贡献。
(1)结合材料一,从文化创新角度,谈谈如何让传统“贵和”思想在今天得到世界各国的理解和赞赏。
(2)结合材料二,运用“当代国际社会”的有关知识,分析中国在对外关系上推崇“贵和”思想、加强国际合作的原因。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中国的人民是伟大的人民。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中国人民依靠自己的勤劳、勇敢、智慧,开创了日渐复兴的美好家园。
材料一 山清水秀却贫穷落后不是美丽中国,富裕强大却山秃水臭同样不是美丽中国。要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我们就必须科学应对资源的枯竭、环境的污染、生态系统的退化带来的严峻挑战。
(1)结合材料一,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说明应如何建设美好家园。
材料二 建设美好家园,离不开党的领导。党的十八届二中全会强调,全党同志要进一步做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不断在实现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目标上取得实实在在的进展。要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尊重人民首创精神,深入研究全面深化体制改革的顶层设计和总体规划,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
(2)运用中国共产党执政方式的知识分析材料二。
材料三 战国时期,荀况说:“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唐太宗李世民也深谙“得人心者得天下,失人心者失天下”的历史规律。
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任何时候都要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始终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始终依靠人民推动历史前进。”
(3)结合材料三,运用文化发展与创新的知识,谈谈你对从“载舟覆舟说”到“人民观”的演变的认识。
(4)材料三蕴涵了认识社会和价值选择的哪些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