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中国的人民是伟大的人民。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中国人民依靠自己的勤劳、勇敢、智慧,开创了日渐复兴的美好家园。
材料一 山清水秀却贫穷落后不是美丽中国,富裕强大却山秃水臭同样不是美丽中国。要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我们就必须科学应对资源的枯竭、环境的污染、生态系统的退化带来的严峻挑战。
(1)结合材料一,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说明应如何建设美好家园。
材料二 建设美好家园,离不开党的领导。党的十八届二中全会强调,全党同志要进一步做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不断在实现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目标上取得实实在在的进展。要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尊重人民首创精神,深入研究全面深化体制改革的顶层设计和总体规划,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
(2)运用中国共产党执政方式的知识分析材料二。
材料三 战国时期,荀况说:“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唐太宗李世民也深谙“得人心者得天下,失人心者失天下”的历史规律。
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任何时候都要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始终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始终依靠人民推动历史前进。”
(3)结合材料三,运用文化发展与创新的知识,谈谈你对从“载舟覆舟说”到“人民观”的演变的认识。
(4)材料三蕴涵了认识社会和价值选择的哪些道理?

科目 政治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 实现社会公平和正义 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资本主义国家的政党制度 生态文明建设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人民日报》载文指出,建立有利于逐步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体制,必须进一步调整国民收入分配结构和财政支出结构,加大对农业的支持和保护力度。总的思路是:努力增加各级政府财政对农业和农村的投入,形成支农资金的稳定投入渠道;按照建立公共财政体制的要求,调整财政支农资金的使用方面;改进政府农业投资管理体制,提高政府支农资金的使用效益。
结合上述材料,运用经济学的有关知识回答:
(1)为什么要进一步调整国民收入分配结构?
(2)运用财政的有关知识对上述材料加以分析说明。

“既要把蛋糕做大,又要把蛋糕切好”,这一形象说法蕴涵着丰富的经济学道理。请根据本课所学知识简要分析说明。

材料一:表一 2005年江苏省城镇居民不同分组就业情况

分组
家庭人口(人)
就业人口(人)
就业面(%)
低收入
3.33
1.61
48
中等收入
2.97
1.50
51.6
高收入
2.52
1.33
53

表二 2005年江苏居民收入结构的部分数据与全国比较情况(%)


工薪
收入
经营性
收益
财产性收入(储蓄、股票、债券等)
离退休金等转移性收入
其他


48.7
5.3
4.8
29
12.2


60.9
3.4
1.1
32.6
2.0

材料二:2005年江苏省经济总量和效益同步提升,GDP增长14%以上,人均突破2万元;苏中苏北工业化明显提速;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由上年的2.18∶1下降为2.15∶1,保持在全国最低水平;排污量在近五年下降40%的基础上又下降了3.5个百分点。
(1)表一、表二分别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5分)
(2)结合材料,运用经济学有关知识,请你为江苏构建和谐社会出谋划策。

“人无信不立,业无信难兴,政无信必颓。”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指出:“形成以道德为支撑、产权为基础、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是建设现代市场体系的必要条件,也是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治本之策。增强全社会的信用意识,政府、企事业单位和个人都要把诚实守信作为基本行为准则。”回答:在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违约毁约、假冒伪劣、偷税漏税等企业失信行为。有人认为:“信用行为的缺失都是市场惹的祸。”请用经济学知识
分析这种观点。

材料一:A市社会劳动力在各类企业中的就业情况


国有
集体
民营
外资
其他
2003年
30%
20%
20%
6%
15%
2005年
20%
15%
30%
13%
18%

注:该市失业率2003年为9%,2005年为4%。
材料二:A市不同学历劳动者就业率和年收入情况比较表


初中学历
高中、中专学历
大学、硕士学历
就业率
34%
78%
92%
年收入
5 000元
9 000元
20 000元

注:A市政府提出建设“学习型”社会目标,并为下岗人员提供免费再就业培训。目前该市参加再就业培训和在岗学习的人员越来越多。
材料三:A市GDP增长以及各种所有制经济贡献率情况


国有
集体
民营
外资
其他
2003年(49亿元)
40%
36%
14%
6%
4%
2005年(66亿元)
34%
25%
25%
10%
6%

(1)上述材料分别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2分)
(2)该地区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有哪些?(2分)
(3)结合上述材料,请谈谈该地区解决就业问题的启示。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