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宁认为:“我们还不能实现从小生产到社会主义的直接过渡……所以我们应该利用资本主义作为小生产和社会主义的中间环节,作为提高生产力的手段、途径、方法和方式。”以下符合上述理论的措施有
A.实行余粮收集制 | B.普遍实行工业国有化 |
C.强制劳动,实行“不劳动者不得食”的原则 | D.允许私人创办和租赁工厂 |
从“一五”计划开始,我国以苏联援建的156项重点工程、694个大中型建设项目为中心,进行了大规模投资,建成了一批门类比较齐全的基础工业项目。到1978年为止,我国社会总产值从557亿元增加到6846亿元,年均增长9%。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我国初步建立起了比较完整及独立的工业体系 |
B.工业化为国民经济进一步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
C.我国社会总产值年均增长速度居世界领先地位 |
D.没有苏联的经济援助就没有我国工业化的实现 |
战后资本主义各国的经济调整无疑借用了罗斯福新政的某些理念和措施,但这种借用在70年代的资本主义世界造成了巨大的遗憾。从罗斯福新政到战后资本主义的经济调整的经验教训,使面对困境的政府与经济学者们不得不重新调整,以便找到更加合理的思路。“更加合理的思路”是指
A.市场调节和政府干预相结合 | B.不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
C.政府积极发展人民资本主义 | D.大力革新现代企业制度 |
“斯大林模式”是通过三大运动形成的,即工业化、农业集体化、“大清洗”(斯大林执政下,爆发的一场对苏联共产党内部的清洗以及对无辜人员的迫害运动)。有观点认为这三大运动是苏联历史发展的必然,是苏联国内外环境的要求,是巩固苏共政权、建设苏联社会主义社会的必由之路。你认为这一观点
A.不可采信 | B.符合史实 | C.值得商榷 | D.观点模糊 |
下面是“中国国内总生产结构”表。表格数据实质上反映了
1914—1918年平均 |
1933年 |
|||
生产额 |
比重(%) |
生产额 |
比重(%) |
|
制造业(近代制造业) |
8.5(1.3) |
17.56(2.69) |
11.77(4.54) |
19.07(7.36) |
农业 |
29.9 |
61.78 |
35.23 |
57.09 |
商业服务业 |
10.1 |
20.66 |
12.52 |
20.29 |
A.民族工业有所发展 B.小农经济逐步解体
C.商业和服务业发展D.经济的近代化趋势
从下面两幅图片中可以看出
A.环境污染逐渐减轻 | B.人们生活节奏加快 |
C.社会革新速度缓慢 | D.英国人口迅速增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