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2007年1月27日呼伦贝尔市财政工作会议在海拉尔区召开。会议指出:今年根据呼伦贝尔市经济发展预测,2007年呼伦贝尔市财政总收入有望突破60亿元,实现20%的增长速度。财政支出在服务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的同时更关注民主,侧重公共服务领域。
请简要回答我国财政具有哪些作用?

科目 政治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较易
知识点: 国家结构形式的选择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材料一 2010年上半年,A市经济企稳回升的态势正在形成。有数据显示,2010年上半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同比增长10.2%,比全省增幅高3.1个百分点。A市2010年上半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531.5亿元,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52.3%,拉动全市GDP增长6.2个百分点;投资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是59.8%,拉动GDP增长6.8个百分点;进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是负11.4%,下拉GDP1.6个百分点。
材料二 2000年以来,S市消费率从46%以上逐步下降到42%左右,而且低于西部一些城市。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
(2)结合材料,谈谈如何解决材料二中的问题。

材料:2010年,是中国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十周年。也是西部发展最快的十年。为进一步推进西部大开发,《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指出:要把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放在区域发展总体战略优先位置,给予特殊政策支持。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建设一批骨干水利工程和重点水利枢纽。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继续实施重点生态工程,构筑国家生态安全屏障。发挥资源优势,建设国家重要能源、战略资源接续地和产业集聚区,发展特色农业、旅游等优势产业。大力发展科技教育,增强自我发展能力。坚持以线串点、以点带面,推进区域战略合作,培育新的经济增长极。
(1)用政治常识的相关知识分析我国进一步推进西部大开发的意义。
(2)结合材料用矛盾分析法说明应如何进一步推进西部大开发。

材料一:十二五规划提出,要让人民生活更加幸福,更有尊严。如何让人民生活幸福起来,成为2011年两会代 表委员们热议的话题,“幸福感”一词成了出现频率很高的两会热词。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
材料二: 全国两会开幕前四天,温家宝总理与网友在线交流,回答的第一个问题是“幸福的标准是什么?”“让人们生活得舒心、安心、放心,对未来有信心。” 温总理将幸福归纳为“四心”,而此前一年他强调的是民众的“尊严”。 调查显示:房价调控、收入分配、社会保障、就业等,成为今年两会的热点民生话题,这些都关乎人们的幸福。
材料三:全国人大常委吴晓灵对《瞭望东方周刊》记者说“幸福是一个人的主观感受,不同阶段、不同时间的感受不同。政府不能决定幸福程度,但能够创造环境”。幸福是一种感觉,幸福是一种满足。一个人幸福感,主要来自于其所处的生存状况、生活质量、价值观念、教育程度、民主权利、参与机会、个性特征、人际关系和未来预期等。幸福感是比较而来的。不同的人幸福感受不同,每个人的幸福感,都不是一成不变的。常常是得到了一种幸福,又期许更大的幸福。上个世纪50年代,人们对幸福的憧憬是“楼上楼下,电灯电话”;70年代,是自行车、缝纫机、电风扇和收音机“三转一响”;80年代,最理想的目标是当上“万元户”;到了现在,人们不仅希望有房有车,而且要有尊严。
(1)、请运用经济常识的有关知识,结合材料二,分析说明怎样才能增强总理对人民幸福提出的“四心”感受?
(2)、试用辩证唯物论的有关知识,分析材料三对幸福感的理解。
(3)用政治常识的知识分析政府怎样做到为幸福创造环境?

阅读下列材料
金融危机发生后,某些西方国家的政要、媒体经常发表关于中国的言论,有“独秀”或“救世”之说、也有“责任”之论……林林总总,用词翻新。人民可看到一白一红“两张脸”,唱红脸者夸大中国的经济表现,动辄将一切不符合实际加诸中国,仿佛中国真的是世界经济的救世主。唱白脸者却将国际金融危机,全球失衡等责任归到中国头上,无论是明“捧”实“压”,还是借“批”卸“责”。万变不离其宗的都是鼓噪“中国责任论”。这既暴露出他们所谓“中国责任”的用心,也反映出其对“真实中国”的误解。
针对材料所反映的西方某些人士对中国的“捧”和“批”,谈谈什么是“真实的中国”以及中国的“责任”是什么。参考图。

材料一:“十一五”期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财政收入、城乡居民收入增长情况:
图1 2006-2010年国内生产总值及其增长速度

图2 2006-2010年我国财政收入及其增长速度

图3 2006-2010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及其增长速度

图4 2006-2010年我国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及其增长速度

材料二:2010年,我国各地各行业普遍涨薪,最低工资标准均有不同程度提高,受到员工的广泛欢迎,但一些经营者却有这样的担忧:涨薪会加重企业负担,对企业的发展是不利的。
(1)简述材料一所反映的经济信息,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合理的解决措施。
(2)联系材料二,运用经济生活“生产、劳动与经营”的有关知识,针对企业经营者的担忧进行分析。
(3)运用“价值观”的有关知识,正确认识材料二中员工与经营者对涨薪的不同态度。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