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题供教学进度已超前的考生做)
钚的放射性同位素静止时,衰变时铀核激发态
粒子,而铀核激发态
立即衰变为铀核
,并放出能量为0.097MeV的
光子。已知:
、
粒子的质量分别为
、
相当于931.5MeV的能量。
(1)写出衰变方程;
(2)已知衰变放出的光子的动量可忽略,求粒子的动能。
某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其轨道半径为地球半径的2倍,已知地面附近的重力加速度为g.试求该人造地球卫星运动时的:
(1)向心加速度的大小;
(2)周期.
(13分)如图所示为了使航天员能适应在失重环境下时的工作和生活,国家航天局组织对航天员进行失重训练,故需要创造一种失重环境。航天员乘坐在训练飞机上后,训练飞机总重3.6×104 kg,以200 m/s速度沿30°倾角爬升到7000 m高空后飞机向上拉起,沿竖直方向以200 m/s的初速度向上作匀减速直线运动,匀减速的加速度为g,当飞机到最高点后立即掉头向下,仍沿竖直方向以加速度为g加速运动,在前段时间内创造出完全失重,当飞机离地2000 m高时为了安全必须拉起,后又可一次次重复为航天员失重训练。若飞机飞行时所受的空气阻力f = kv(k="900" N·s/m),每次飞机速度达到350 m/s后必须终止失重训练(否则飞机可能失速)。求(g = 10m/s2):
(1)利用作图法求出飞机在匀速爬升过程飞机的动力。
(2)飞机一次上下运动为航天员创造的完全失重的时间。
(3)经过几次飞行后,驾驶员想在保持其它不变,在失重训练时间也不变的情况下,降低飞机拉起的高度(在B点前把飞机拉起)以节约燃油,若不考虑飞机的长度,则飞机匀速爬升的时间比原来可以少多少时间?
(12分) 甲、乙两运动员在训练交接棒的过程中发现:甲经短距离加速后能保持9m/s的速度匀速跑完全程;乙从起跑到接棒前的运动是匀加速运动。为了确定乙起跑的时机,需在接力区前适当位置做标记。某次练习中,甲在接力区前s0 = 13.5m处做标记,并以v = 9m/s的速度跑到标记处向乙发出起跑的口令。乙在接力区的前端听到口令时起跑,并确好在速度达到与甲相同时被甲追上,完成交接棒。已知接力区的长度为L = 20m。求:
(1)此次练习中乙在接棒前的加速度a
(2)在完成交接棒时乙离接力区末端的距离
(3)画出甲运动到标记处到甲乙接力过程,甲、乙的速度 — 时间图象。
(10分)如图倾角为370的斜面上一重力为50N的木块恰好匀速下滑,sin370 = 0.6,求
(1)木块所受到的摩擦力为多少?
(2)木块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多少?
(3)用平行斜面的力向上推木块匀速上滑,该推力为多大?
(选修模块3—5)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__▲___.
(A)太阳内部进行着剧烈的裂变反应
(B)普朗克为了解释光电效应的规律,提出了光子说
(C)天然放射现象的发现揭示原子核有复杂的结构
(D)原子核的结合能越大,表示核子结合得越牢固,原子就越稳定
(2)下列四幅图涉及到不同的物理知识,其中说法正确的是 ▲
A.图甲:普朗克通过研究黑体辐射提出能量子的概念,成为量子力学的奠基人之一
B.图乙:玻尔理论指出氢原子能级是分立的,所以原子发射光子的频率也是不连续的
C.图丙:卢瑟福通过分析α粒子散射实验结果,发现了质子和中子
D.图丁:根据电子束通过铝箔后的衍射图样,可以说明电子具有粒子性
(3)如图所示是使用光电管的原理图.当频率为v的可见光照射到阴极K上时,电流表中有电流通过.
①当变阻器的滑动端P向 ▲滑动时(填“左”或“右”),通过电流表的电流将会减小.
②当电流表电流刚减小到零时,电压表的读数为U,则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为 ▲(已知电子电荷量为e).
③如果不改变入射光的频率,而增加入射光的强度,则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将__▲___ (填“增加”、“减小”或“不变”).
(4)核能是一种较好的清洁能源,某核电站的总装机容量为 P =1.0×106 kW,正常工作时的效率为η=20%。
①利用核能的两种途径是什么?
②该核电站每天核燃料反应过程中的质量亏损是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