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材料: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世界主题:多样的物种,唯一的星球,共同的未来。中国主题:低碳减排,绿色生活。忻州主题:结构减排,转型发展,创省环保模范城市。回答17—20问题。可能演化成酸雨的环境问题是
| A.水体污染 | B.全球变暖 | C.滥砍滥伐 | D.大气污染 |
随意抛弃废旧电池造成的主要环境问题是
| A.土壤有机物污染 | B.大气颗粒物污染 |
| C.土壤重金属污染 | D.大气气态污染 |
下列环境问题属于全球性环境问题的是
| A.大气污染 | B.土壤污染 | C.城市垃圾 | D.水土流失 |
“竭泽而渔,岂不得鱼,而明年无鱼”这句话最能体现可持续发展的
| A.公平性原则 | B.持续性原则 |
| C.共同性原则 | D.公平性原则和共同性原则 |
2005年11月13日,中石油吉化公司双苯厂车间发生爆炸事故,约100吨苯类污染物注入松花江,造成松花江吉林市以下河段严重污染。读图回答下列题。
有关污染河段水文特征及其污染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有()
| A.冰川融水和大气降水是其主要补给水源 |
| B.含沙量小、冰期短 |
| C.污染物顺流而下,对日本海沿岸环境产生影响 |
| D.春季容易产生凌汛现象 |
有关图示区域地理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甲城市形成与发展的主导因素是资源 |
| B.乙地农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是耕地不足和黑土退化 |
| C.丙铁路是我国重要的煤炭运输专线 |
| D.冰雕是丁城引人入胜的自然旅游资源 |
黄河流域是“秋分种麦”。中原地区是“寒露霜降种麦”,而闽南地区是“小雪种麦”。据此回答下列题:这一情况表明,小麦种植具有()
| A.周期性 | B.季节性 |
| C.地域性 | D.变化性 |
不同地区种植时间不同,说明影响植物分布的根本因素是
| A.季节 | B.热量 |
| C.光照 | D.水源 |
珠江三角洲自2005年底开始再次发生咸潮危害,这是珠江三角洲遇到的最严重的咸潮。咸潮是指沿海地区海水通过河流或其他渠道倒流进内陆区域后,水中的盐分仍然达到或超过250毫克/升的自然灾害。咸潮一般发生在上一年冬至到次年立春清明期间,咸潮的直接诱因就是南粤大地连年干旱,但海平面的升高和人类的无序采沙也会加剧咸潮的蔓延。据此回答下列题。咸潮危害最容易发生在()
| A.过量抽取地下水的地区 | B.沿海地势低平地区 |
| C.河流入海口 | D.多台风地区 |
以下措施可以减缓咸潮危害的是()
| A.修筑堤坝,抵御海水入侵 |
| B.上游水库开闸放水,增加河流入海量 |
| C.挖采河沙,疏通河道 |
| D.减少地下水的抽取,多用河水 |
美国人口普查局近日宣布,在东部时间2006年10月17日早晨7点46分,美国人口总数将突破三亿大关,这是美国人口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刻。读美国人口结构情况图,回答下列题。
美国人口增长与中国人口增长相比显著的特点是()
| A.自然增长率高 | B.人口呈负增长 |
| C.人口机械增长比重大 | D.人口死亡率低 |
美国人口构成的变化对美国积极的影响是()
| A.交通通达性提高 | B.文化多样化 |
| C.劳动力数量减少 | D.自由活动空间增大 |
美国是世界上唯一一个正在经历人口增长的工业国家,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人均自然资源消费最多的国家 |
| B.全球气候变暖的“功臣” |
| C.人均制造垃圾最多的国家 |
| D.西方发达国家经济发展模式对美国不适用 |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所描写的自然现象属于:()
| A.经度地带特征 | B.纬度地带特征 |
| C.垂直地带特征 | D.非地带性特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