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埃及人民中间广泛流传着一句话:“他(穆罕裴德·阿里)建造了一座宫殿,但破坏了整个埃及”。这表明埃及人
| A.完全否定了阿里改革的作用 | B.客观评价了阿里改革的影响 |
| C.肯定了阿里对外征战的作用 | D.认为阿里破坏了埃及的封建统治秩序 |
顾炎武在《日知录》中说:“人君之于天下,不能以独治也。独治之以刑繁矣,众治之而刑措也。”这实质上是主张()
| A.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 B.限制君权 |
| C.天下为主,君为客 | D.民为邦本 |
明清之际,从李贽“穿衣吃饭,即人伦物理”,到黄宗羲“天下为主,君为客”,再到顾炎武批判“私天下”,充分说明这一时期思想界的活跃。这一时期思想界活跃的主要原因是()
| A.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 |
| B.西学传入中国、儒学受到批判 |
| C.君主专制强化、封建制度衰落 |
| D.自然经济解体、重农抑商破产 |
长期以来,儒学是一种士大夫之学。明代思想家李贽则提出要正视“世间惟下下人最多”的现实,强调“我为下下人说,不为上上人说”。这说明李贽
| A.反对儒学的正统思想 | B.倡导只为下下人说 |
| C.批判地发展传统儒学 | D.抨击君主专制制度 |
黄宗羲认为:“然则其(封建国家)所谓法者,一家之法而非天下之法也。……即论者谓有治人无治法,吾以谓有治法而后有治人。”黄宗羲思想的核心是()
| A.建立一家之法 | B.法律是由人来定的 |
| C.反对君主专制,实行法治 | D.建立君主立宪制度 |
“知是心之体,心自然会知。见父自然知孝,见兄自然知悌,见孺子入井自然知恻隐,此便是良知,不假外求。”(《传习录》)材料认为加强道德修养的途径是()
| A.克己复礼 | B.格物致知 |
| C.致良知 | D.穷理格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