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同学利用重锤自由下落过程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已经选定一条纸带,数据如图所示。(打点间隔时间为0.02s)
(1)该同学利用“1”到“3”点之间的平均速度代替“2”点的瞬时速度v2,然后验证从0点到“2”点机械能守恒。由图中数据可计算出v2=___1.55__m/s;若重锤质量为m(kg),则重锤到达“2”点时的动能为____1.20m___J;当地的重力加速度为9.80m/s2,则重锤减少的重力势能为____1.18m____J。由此该同学得到,所以得出实验允许误差范围内机械能守恒的结论(本小题中取三位有效数字)
(2)上述验证合理吗?若不合理请说明原因____________不合理,因为0点对应的动能不为零___________________。
右上图为某同学根据测定一节干电池的电动势和内电阻的实验数据绘制成的U-I图,由此可得干电池的电动势E =__________V,内阻r =Ω.(E、r的结果分别保留3位和2位有效数字)
下图为用10等分游标尺进行一次测量时的示意图,此时游标卡尺的读数为
________mm.
铁路转弯处的弯道半径r是根据地形来决定的,弯道处要求外轨比内 轨高,其内、外轨高度差为h的设计不仅与轨道半径有关,还取决与火车在弯道上行驶的速度,表一是铁路设计人员技术手册中弯道半径r与对应的轨道高度差h:
(1)根据表一中的数据,计算出每个弯道的轨道半径的倒数,填入表二中,并根据表中的数据在给定的h—1/r坐标(图4-4-10)中做出试导出h—1/r图象,根据图象可得出h与r关系是:.
(2)铁路建成以后,火车在通过弯道时,为保证安全,要求内、外轨对车轮均不产生侧向力,又已知我国铁路内、外轨的间距设计值为L=1435mm,结合表中数据计算出我国火车的转弯速率v=.(以kn/h为单位,结果取整数,当路轨倾角很小时有:sinθ≈tanθ).
(3)随着人民生活节奏的加快,对交通运输的快捷提出了跟高的要求,为了提高运输能力,国家对铁路不断进行提速,这就要求铁路转弯速率也需要提高,请你根据上述计算和表格分析提出应采取怎样的有效措施?至少提出两点:
①.
②.
某同学为了验证平抛运动是竖直方向上的自由落体运动和水平方向上的匀速直线运动而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在
(1)在该实验中,应注意的事项有()
A.应保持斜槽末端水平
B.应以斜槽水平末端为坐标原点建立坐标系
C.应尽量使用光滑的斜槽
D.小球每次都应从同一高度释放
(2)做该实验时,下列仪器中不需要的是()
A.天平 B.秒表 C.刻度尺 D.重锤
某实验小组在进行“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的实验中,已知单摆在摆动过程中的摆角小于5°,在测量单摆的周期时,从单摆运动到平衡位置开始计时且记数为1,到第n次经过平衡位置所用的时间内为t ;在测量单摆的摆长时,先用毫米刻度尺测得悬挂后的摆线长(从悬点到摆球的最上端)为L,再用螺旋测微器测得摆球的直径为d(读数如图)。
(1)该单摆在摆动过程中的周期为.
2)用上述物理量的符号写出求重力加速度的一般表达式g =.
3)从图可知,摆球的直径为mm.
(4)实验结束后,某同学发现他测得的重力加速度的值总是偏大,其原因可能是下述原因中的.
A.单摆的悬点未固定紧,振动中出现松动,使摆线增长了 |
B.把n次摆动的时间误记为(n + 1)次摆动的时间 |
C.以摆线长作为摆长来计算 |
D.以摆线长与摆球的直径之和作为摆长来计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