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植物在单侧光照射下弯向光源生长。这个现象被解释为“光线能够使生长素在背光一侧比向光一侧分布多”。为什么生长素在背光一侧比向光一侧分布多?是因为向光侧的生长素在光的影响下被分解了,还是向光侧的生长素向背光侧转移了。为此,有人做了下述实验:
(一)实验步骤:将生长状况相同的胚芽鞘尖端切下来,放在琼脂切块上,分别放在黑暗中和单侧光下(见下图)。
(二)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
 
[图中c、d、e和f用一生长素不能透过的薄玻璃片将胚芽鞘分割;琼脂下方的数字表示琼脂块收集到的生长素(IAA)的量]
请回答:
(1)图a和b说明什么?
(2)图c和d说明什么?
(3)图e和f说明什么?
(4)通过上述实验可得出什么结论?

科目 生物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较易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如图6所示A、B是电容器的两个极板,极板间是一匀强电场,B板接电源的正极,一带电小球质量为m,带电量的大小为q,小球被一轻质细绳系着,细绳的一端固定在C点,静止时细绳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小球与B板间的距离为d,重力加速度为,则
(1)小球的带何种电荷



图6

(2)AB板间电场强度的大小

(3)假设A、B板足够长,将绳子剪断后,小球到达B板过程中电场力对小球做的功。


(1)打点计时器是中学阶段常用的实验仪器,打点计时器所使用的电源是 (“交流电” 或“直流电”),每隔 s打下一个点。
(2)某同学利用打点计时器所记录的纸带来研究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小车的运动情况,实验中获得一条纸带,如图5所示,其中两相邻计数点间有四个点未画出。已知所用电源的频率为50HZ,小车运动的加速度a=_______m/s2。(计算结果要求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图5


(3)在“探究恒力做功与动能改变的关系”实验中,某同学采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的实验方案,他想用钩码的重力表示小车受到的合外力,为了减小这种做法带来的实验误差,你认为在实验中应该采取的两项必要措施是:
a______ _ ___
b _ _ ___
c.以下是实验过程中的一小步骤,正确的是
A.先通电源,再放纸带 B. 先放纸带,再通电源
d.如图乙所示是某次实验中得到的一条纸带,其中A、B、C、D、E、F是计数点,相邻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为T.距离如图乙.则打C点时小车的速度表达式为(用题中所给物理量表示)


某同学想通过下图装置(夹持装置已略去)实验,探究SO2与Na2O2反应产物。

Ⅰ.装置D的作用
Ⅱ.对C中固体产物提出如下假设:
假设1:只有Na2SO3
假设2:只有Na2SO4
假设3:
Ⅲ.(1)假设2成立的反应方程式为
(2)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请在答题卡上写出实验步骤以及预期现象和结论。限选实验试剂:2mol.L-1HCl、1molL-1BaCl2、2molL-1HNO3

实验步骤
预期现象和结论
步骤1:分别取少量反应后C中的固体置于A、B试管中。

步骤2:

步骤3:

锂被誉为“高能金属”。工业上用浓硫酸与β-锂辉矿(Li2Al2Si4O12和少量钙镁杂质)在250~300℃反应,生成Li2SO4、硅铝化合物以及MgSO4等,其工业生产流程如下:

已知: Al3+、Mg2+以氢氧化物形式完全沉淀时,溶液的PH分别为5.2和12.4
(1)用氧化物形式表示Li2Al2Si4O12的组成:_____________ ______。
(2)沉淀X的主要成分是(写化学式):______________、___ _____。
(3)写出第③步操作发生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4)简述流程中两次使用不同浓度的碳酸钠溶液的目的?

碳和碳的化合物在生产生活实际中应用广泛。
(1)甲烷燃烧放出大量的热,可作为能源用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
已知 ① 2 CH4 (g) + 3O2 (g) = 2 CO (g) + 4 H2O(l) △H1 = -1214.6 KJ/mol
② 2 CO (g) + O2(g) = 2 CO2 (g)△H2 = -566 kJ/mol
则反应CH4(g) + 2 O2 (g) = CO2 (g) + 2 H2O (l) 的△H =
(2)若用石墨做电极电解饱和食盐水,则电解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3)将不同量的CO (g) 和H2O (g) 分别通入到体积为1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
CO (g) + H2O (g) CO2 (g) + H2 (g),得到如下三组数据:

实验组
温度/℃
起始量/mol
平衡量/mol
达到平衡所
需时间/min
H2O
CO
CO2
CO
1
650
2
4
1.6
2.4
5
2
900
1
2
0.4
1.6
3
3
900
2
4
0.8
3.2
2

① 实验1中以υ(H2) 表示的反应速率为
② 实验2中的平衡常数是 (计算结果保留两位小数)。
③ 该反应的正反应为 (填“吸”或“放”)热反应。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