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柏拉图生活的时代中国历史正处于                            

A.西周时期 B.西汉时期
C.春秋战国时期 D.秦朝时期
科目 历史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较易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西周时期出现了我国第一次城市建设高潮,并确立了天子都城十二里(边长4.3分里)、公国都城九里(边长3.2公里)、侯伯国都城七里(边长2.5公里)、子男都城五里(边长1.7公里)的都城建制。以下理解正确的是

A.都城规模的差异体现出各国经济实力的不平衡
B.周王室建立了从中央到地方的一整套集权机制
C.城市建制的确立反映出了西周等级分封的特征
D.确定了以宫殿、庙坛为中心的传统建城制度

柳宗元认为,秦末农民起义“咎在人怨,非郡邑之制失也”;西汉七国之乱“有叛国而无叛郡”,“秦制之得亦明矣”。下列哪种说法最符合材料原意

A.郡县制与秦末农民战争没有关系
B.七国之乱因汉初分封而爆发
C.郡县制有利于中央集权统治
D.郡县制取代分封制是历史的必然

毛泽东的诗词是记载中国革命伟大历程的史诗。他的“军叫工农革命,旗号镰刀斧头,匡庐(泛指江西)一带不停留,便向潇湘(泛指湖南)直进”描述的是

A.北伐军进军湖南 B.湘赣边秋收起义
C.第五次反“围剿” D.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拨云见日、扬清激浊,再次把中国的思想解放推向高潮,也牵出了一个‘东方风来满眼春’的新局面。”其中的“新局面”是指

A.启动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B.开放大连等沿海港口城市
C.发展农村乡镇企业 D.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983年,邓小平在会见美国客人时指出,“祖国统一后,台湾特别行政区可以有自己的独立性,可以实行同大陆不同的制度。司法独立,……台湾还可以有自己的军队……”这一谈话体现了邓小平的

A.“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构想 B.设立经济特区的构想
C.政治体制改革的构想 D.民族区域自治的构想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