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71年4月,巴黎公社发布文告称,“你是受高利贷者,承租户,庄园主和农场主折磨的一个乡下劳动者,贫穷的短工和小所有主……你们的劳动最好的一部分产品要给什么都不干的人……巴里愿意把土地给农民,把劳动工具给工人”。发布该文告的主要意图是
| A.号召工农群众迅速起义 | B.进一步巩固工农革命联盟 |
| C.宣布彻底废除财产私有 | D.希望得到农村群众的支持 |
新三民主义比旧三民主义有较大进步,主要表现在()
①在民族主义方面,提出了反对帝国主义的要求;
②在民权主义方面,倡导普遍平等的民权主张;
③在民生主义方面,充实了“耕者有其田”等具体内容;
④提出了扶助农工的政策
⑤提出了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
| A.①②③④ | B.②③④⑤ | C.①②④⑤ | D.①②③⑤ |
孙中山说:“凡本国人及外国人之企业,或有独占的性质,或规模过大为私人之力所不能办者,如银行、铁道、航路之属,由国家经营管理之,使私有资本制度不能操纵国民之生计。”这反映了孙中山()
| A.重视经济权益,强调民族独立 | B.扩张国营经济,发展民族产业 |
| C.强调国家垄断,反对自由竞争 | D.主张节制资本,促进社会公平 |
启蒙运动时期,伏尔泰提出了“砸烂一切无耻”的口号;新文化运动期间,有人提出了“打倒孔家店”的口号。这反映了两大运动( )
| A.都为未来社会设计了美好的蓝图 |
| B.都把矛头指向专制统治和旧思想 |
| C.都以救亡图存作为最高奋斗目标 |
| D.都缺乏先进思想和科学理论指导 |
李大钊在《庶民的胜利》中写道:“一个新生命的诞生,必经一番苦痛,必冒许多危险。……这新纪元的创造,也是一样的艰难。……须知这种潮流,是只能迎,不可抗拒的。”这“潮流”是指( )
| A.民族解放运动 | B.新文化运动 |
| C.民主和科学 | D.社会主义革命 |
“(他)是古典学者,善于使用古籍里利于改革的文字推陈出新,翻作今朝之标榜。”据所学知识判断,这位学者( )
| A.坚持“中体西用”主张 |
| B.积极介绍西方历史地理 |
| C.借助经学外衣宣传变法 |
| D.大力传播民主科学思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