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34分)在历史上,自由是人们关注的一个重大问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明朝后期,李贽认为,“夫私者,人之心也。”“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性(即本性)者,心所生也,亦非一种已也。”“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耳。”
(1)根据材料,概括李贽的主要观点。(8分)
1848年,马克恩和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当封建生产关系不再适应生产力发展时,“起而代之的是自由竞争以及与自由竞争相适应的社会制度和政治制度、资产阶级的经济统治和政治统治”。代替资本主义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
(2)结合所学,指出“自由竞争”时期资产阶级的经济活动及政策。(6分)结合《共产党宣言》发表的背景,分析马克思和恩格斯为什么要提倡“每个人的自由发展”?(4分)
1895年3月,严复在谈到西方国家富强原因时指出:“苟求其故,则彼以自由为体,以民主为用。”20世纪初,严复指出:“特观我国今处之形,则小己(个人)自由,尚非所急……所急者乃国群(国家)自由。”
(3)概括严复关于自由的观点。(要求:不得照抄材料) (4分) 结合所学,分别指出严复发表以上言论的背景。(6分)
1941年,美国总统罗斯福提出了著名的“四大自由”,即言论自由、信仰自由、免于匮乏的自由和免于恐惧的自由。
(4)结合福利国家制度的内容,从“免于匮乏的自由”的角度来分析其意义。(6分)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罗素—爱因斯坦宣言》 日本的对外扩张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列材料:
1820年和1831年,奥斯特和法拉第分别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和电磁感应现象。法拉第进而又总结出电磁感应定律,楞次通过实验总结出楞次定律,法拉第还提出了场和磁力线概念。这些认识,对于电力时代的到来起了巨大的促进作用。
19世纪末,有线电报和电话已相继问世。赫兹证明了电磁波的存在,在此基础上意大利人马可尼利用极为简陋的装置进行短距离无线电报实验并获成功。当时人们认为电磁波是直线传输,由于地球扁率影响,长距离传送信号是不可能的。锐意进取的马可尼经过不懈奋斗,最终于1901年12月12日在纽芬兰岛上收听到了来自大洋彼岸英国发来的信号。
请完成:
(1)19世纪晚期发生了第_______次工业革命,世界由__________时代进入__________时代。在这次工业革命的影响下,资本主义经济出现了重大变化,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美、德、法、日、俄相继进入__________阶段。这说明了社会发展的最终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影响它的最主要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这次工业革命中,科技的发展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纽芬兰岛属于(国家),其附近有著名的__________渔场,该渔场的成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到1872年,(德国)全国铁路总长度达到22426千米,超过了英国和法国,与此同时,德国还大力修筑公路,开凿运河,建设港口,发展内河航运和海上运输。
大规模的铁路修建给予采矿、冶金、煤炭和机器制造业以巨大的推动,促使德国工业发展的重心较早地由轻工业转向重工业……迅速建立起雄厚的经济基础,保证了其他行业的技术改造所需要的物资及装备,能够得到及时而充足的供应,从而推动了工业革命的全面发展。
早在工业革命的准备时期,普鲁士政府组织成立了技术委员会,颁布了专利法……19世纪30年代制定了铁路法,以加强对铁路建设的统一规划、指导和监督。
工业革命初期,德国一方面积极引进英国先进技术,另一方面努力发展教育,国民科学文化水平显著提高,文盲率降低到欧美各国的最低水平,还培养出一大批像西门子那样集企业家、科学家和工程师于一身的优秀人才,获得了发电机、电炉、电车等一系列重大发明。到19世纪70年代末工业革命结束时,德国不仅在生产技术上消除了与英国的差距,而且在电气、化学等新兴工业方面超过英国,走在了世界的前列。——《世界近代史资料选辑》
请完成:
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写一篇介绍德国工业革命的短文,内容应包括特点、迅速发展的原因及对德国经济的影响。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明中后期有人作《醒世词》描绘世态人情:“世间人睁眼观见,论英雄钱是好汉。有了他诸般趁意,没了他寸步也难。……人为铜钱,游遍世间。求人一文,跟后擦前。”
材料二明中后期“奴富至数百万,初晋绅皆丑之,而今则乐与之为朋矣”;“缙绅家之女(婚嫁)惟财是计,不问非类”。
——摘自《杯居漫录》
材料三 明中后期上海人陆揖反对“财节则民可与富”的禁奢主张,认为“关越之易为生者,其大要在俗奢、市易之利,……使其相率而为俭,则逐末者归农矣。”
——摘自《蒹葭堂杂著摘抄》
材料四 “大贾富民者,国之司命(掌握国家命脉)也”。
——摘自王夫之《黄书》。
请回答:上述材料反映了这一时期的怎样一种社会风气与观念?结合当时历史背景指出这种风气与观念的积极作用和消极影响。

北宋都城东京城内的街巷当中,随处都有商铺邸店和酒楼饭馆之类,繁盛的夜市也早已在开封出现。当时的洛阳、扬州、成都等大城市,其情况也和开封城相仿佛。在唐代的长安城和洛阳城内,坊巷只是住宅区,黄昏后坊门锁闭,禁止夜行,商店都集中在市里,所有的交易只能在市里进行,而且只能在白天进行。北宋的各大城市中,既突破了坊和市的界限,也突破了白昼和夜晚的界限。
请思考:北宋城市商业的变化说明了什么?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从北宋到南宋初,为了对商人征税,各地在税务官下设立“专栏”,对商旅进行严格的盘查。高宗绍兴年间,长江沿岸的税务增加栏头,对商旅进行非法缴租……税务专栏人员下面还有许多打手,“设弓罗箭,如待寇至”,商旅一到,他们就大打出手,在正常商税之外另有勒索。
材料二南宋之时,不少人已逐步改变了以前人们把工商业称作末业的看法,而认为“士农工商四者皆百姓之本业”,并说这是自有人类以来就存在的、不可改变的事实。
材料三北宋熙宁年间,岁入缗钱六千万,南宋熙丰年闻为六千五百三十万缗,略高于北宋。北宋庆历中,每年商税收入为一千九百七十万缗,熙丰年间更多一些,约占缗钱的三分之一。——《简明宋史》
请回答:
(1)材料三反映了什么现象?结合材料一、二.分析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
(2)材料二的观点说明了什么?
(3)根据以上材料,谈谈你对我国古代工商业发展的认识。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