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6.十七大报告中首次提出了“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的说法。作为一个经济术语,按照国家统计局专家的解释,“财产性收入”是指家庭拥有的动产(如银行存款、有价证券等)、不动产(如房屋、车辆、土地等)所获得的收入。它包括出让财产使用权所获得的利息、租金、专利收入等;财产营运所获得的红利收入、财产增值收益等。下列属于财产性收入的是:( )
①买卖股票取得的收入 ②出租房屋取得的租金
③储蓄存款取得的利息收入 ④出租车司机开出租车取得收入
A.①③④ | B.①②④ | C.②③④ | D.①②③ |
气候、时间、地域、宗教信仰、习俗等因素的变化,都会引起商品价格的变动。它们对商品价格的影响,是因为改变了 ()
A.该商品的供求关系 | B.该商品的价值量 |
C.该商品的个别劳动生产率 | D.该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 |
2012年中秋节国庆节8天假日期间,全国共接待游客4.25亿人次;实现旅游收入2105亿元。按消费的对象分,旅游消费属于()
A.劳务消费 | B.钱货两清的消费 |
C.发展资料消费 | D.享受资料消费 |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09年10月,我国CPI指数同比上涨1%;受金融危机的影响,人们在购物时更加追求“价廉物美”。这种消费属于________ ( )
A.求异心理引发的消费 | B.求实心理主导的消费 |
C.从众心理引发的消费 | D.攀比心理引发的消费 |
假定甲商品和乙商品是替代品,甲商品和丙商品是互补品,如果市场上甲商品的价格大幅度上升,那么,在其他条件不变时 ()
①乙商品的需求量减少 ②乙商品的需求量增加
③丙商品的需求量减少 ④丙商品的需求量增加
A.①② | B.③④ | C.②③ | D.①④ |
读下图:当价格运行到a点时,可能出现的经济现象是( )
A.企业扩大规模增加投资 | B.市场秩序混乱 |
C.商品处于卖方市场 | D.商品供过于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