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30年代初,人们称农民逮着当食物的野兔为“胡佛猪”,称在公园的长凳上躺着过夜的人裹着用来取暖的旧报纸为“胡佛毯”,称失业者手里提着用来装破烂的口袋为“胡佛袋”,就连失业工人的聚居区也被讥讽为“胡佛村”。胡佛之所以受到如此待遇,主要是因为他
A.提出的竞选纲领不得人心 |
B.是引发经济危机的罪魁祸首 |
C.推行自由放任政策导致危机加重 |
D.在总统任期内发生了经济危机 |
1929~1933年发生了一场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当时人们最有可能的体验是
A.“牛奶面包价格都涨到天上去了” |
B.“为共渡难关各国变得亲如兄弟” |
C.股票价格暴涨,出现“炒股热” |
D.“找工作比买彩票中奖还要难” |
1912年4月,被称为“永不沉没的客轮”---“泰坦尼克”号却在从英国到美国的首航中不幸沉没。历史兴趣小组搜集了该客轮的背景材料,其中符合史实的是
①航线经过地中海②用无线电报与外界联络
③使用电灯照明④豪华客舱配备电视
A.①② | B.①④ | C.②③ | D.②④ |
到1900年前后,“一个国家一个地方的产品可以行销全球,一个地区发生的经济危机也会很快波及或影响全世界……欧洲市场的萧条,可以引起大西洋彼岸的工人失业;亚洲人可以在家里享用一个美国人的发明成果。”对这段材料的正确理解是
A.欧洲正经历着一场经济大危机 | B.大西洋彼岸的工人失业率高 |
C.亚洲的经济发展程度超过美国 | D.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已经形成 |
下表反映了英、美、德三国在世界贸易中所占比重(%)的变化。出现这种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时间 |
英国 |
美国 |
德国 |
1860年 |
27.5 |
9.1 |
6 |
1900年 |
19 |
13 |
12 |
A.第一次工业革命的进行 B.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进行
C.交通运输的改进D.经济危机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