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2008年,在与地震灾害作斗争的过程中,我国人民体现出的众志成城、团结奋战的精神,顽强拼搏、勇于奉献的精神,患难与共、互助友爱的精神感入至深。这些精神,是我们中华民族最可宝贵的精神财富,是我们战胜一切艰难险阻、不断夺取胜利的力量源泉。这说明

A.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改造世界具有促进作用
B.发挥主观能动性是取得事业成功的决定性因素
C.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正确反映
D.正确的意识对客观事物具有巨大的促进作用
科目 政治   题型 单选题   难度 较易
知识点: 新型思维方法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中国巨大的发展潜力形成了全球“汉语热”现象,而遍布世界五大洲的孔子学院,更是让中国的语言文化在全世界焕发出生机。这说明(  )
①文化交流能够增强文化影响力 ②文化对经济有积极的反作用 ③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④教育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电影《泰坦尼克号》和歌剧《罗密欧和朱丽叶》因歌颂纯真的爱情而为世人所熟知,我国的爱情名著《牡丹亭》以舞剧的形式在纽约上演,也为美国观众所欣赏。这些美丽动人的爱情故事都深深打动世界各地的人们。这说明(  )
①矛盾的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 ②在实践中产生的不同民族的文化具有共性 ③矛盾的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 ④尊重文化多样性就是要承认文化的同一性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6世纪意大利生产的一件青花瓷壶,壶型类似中国瓷的器型,纹饰类似中国的缠枝莲,壶细部又表现出欧洲纹饰的特点,有专家评价说,这是“由进口中国青花瓷而得到的灵感”。由此可见
①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
②文化创新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③商业贸易是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
④文化交流消融了世界文化多样性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013·四川卷)手机已经从简单的通话工具演变为个人信息智能终端设备。至2012年底,我国手机用户突破11亿。如今,手机已是更新换代频率最高的电子产品,手机支付、办公、游戏、社交、网络浏览等已经成为一种消费时尚和文化现象。这体现了
①文化与经济的相互交融②文化是科技发展的动力
③文化决定人的价值取向④文化改变人的生活方式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为了保护和发展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京西太平鼓”,北京有些中小学将这一古老的民间艺术纳入学校教育。这表明

A.教育的基本功能发生了改变 B.教育具有选择、传递文化的功能
C.教育是文化创新的根本动力 D.教育是文化交流融合的主要途径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