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14—16题。
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王维
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倚仗柴门外,临风听暮蝉。
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
14.本诗写景有何特点?
答:
15.简析颔联,尾联分别刻画的人物形象的特点。
答:
16.全诗在写景和写人之中,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问题。
醉中感怀陆游
早岁君王记姓名,只今憔悴客边城。
青衫犹是鵷行①旧,白发新从剑外生。
古戍旌旗秋惨淡,高城刁斗夜分明。
壮心未许全消尽,醉听檀槽②出塞声。
注:①鵷行:喻指朝官的行列。②檀槽:指乐器。“古戍旌旗秋惨淡,高城刁斗夜分明。”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它在诗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抒情主人公过去和现在的形象特点有什么不同?请结合内容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各题。
寻南溪常山道人隐居
刘长卿
一路经行处,莓苔见屐痕。白云依静渚,芳草闭闲门。
过雨看松色,随山到水源。溪花与禅意,相对亦忘言。
(1).全诗围绕题目中的“寻”字,逐渐展开。请结合全诗分析,作者是如何展开的?
(2).有人说,“过雨看松色,随山到水源”一联中,“过”字和“随”字用得特别好,请结合诗句分析,好在何处。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各题。
虞丞相①挽词三首
(其一)
杨万里
负荷便宜重,经纶别有源。
雪山②真将相,赤壁再乾坤。
奄忽人千古,凄凉月一痕。
世无生仲达③,好来未须论。
【注释】①虞丞相,名允文,南宋抗金名臣。虞允文曾率军赢得采石(今属安徽马鞍山市)大捷,在南宋朝野获得极高声誉。乾道八年秋,赴四川综理军政事务,后病逝。谥号忠肃。②杜甫在《八哀诗》中赞严武平定吐蕃叛乱:“公来雪山重,公去雪山轻。”③仲达,司马懿的字。三国时有谚曰:死诸葛能走生仲达。这首挽词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联系全诗,赏析“奄忽人千古,凄凉月一痕”一联的意境。
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回答问题。
双调·得胜乐
白朴
红日晚,残霞在,秋水共长天一色,寒雁儿呀呀的天外,怎生不捎带个字儿来?
(1)本元曲前四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有何作用?
(2)曲子的最后一句抒发了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小题。
生查子 独游西岩①
辛弃疾
青山招不来,偃蹇②谁怜汝?岁晚太寒生③,劝我溪边住。
山头明月来,本在天高处。夜夜入青溪,听读《离骚》去。
【注】①淳熙八年(1181)冬,辛弃疾被诬罢官,长期闲居于上饶城北的带湖之畔。西岩就在上饶城南,风景优美。这首词是他闲居期间的记游之作。②偃蹇:高耸,傲慢的样子。③生:语助词,无义。本词刻画了怎样的词人形象?请概括回答并结合词意加以分析。
有人评价这首词物与我、景与情“融溶亲密”,请结合词意具体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