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材料1:广东省对外贸易发展情况(单位:亿美元)

 
内容
出口
进口
年份
 
数额
增幅
数额
增幅
2006年
3019.5
26.8%
2252.6
18.7%
2007年
3692.46
22.2%
2648.03
17.5%

注:从贸易方式看,2007年广东省一般贸易出口增长31.2%,加工贸易出口增长18.1%
材料2:从2005年7月汇率改革以来,美元与人民币的比价从初期的1:8.11变化至2008年4月1日的1:7.02,人民币升值幅度达13.4%
材料3:近年来,某些国家抵制中国制造的产品,除个别产品确实存在质量问题外,更重要的原因在于这些国家推行贸易保护主义,对“中国制造”怀有抵触情绪。
材料4:自2007年7月1日起,国家取消553项“高能耗、高污染、资源性”商品的出口退税,对2268项容易引起贸易摩擦的商品降低出口退税率,导致珠三角一些缺乏自主创新能力的传统加工贸易企业的转移或者关闭
根据上述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的知识回答:
(1)材料1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结合以上材料分析其产生的原因。
(2)人民币升值对珠三角的传统加工贸易企业带来哪些影响?

(3)如果你被聘为珠三角传统加工贸易企业的管理顾问,请根据以上材料为企业发展提出几条建议。

科目 政治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较易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14分)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
材料一中国文化走出去的步伐日益加快,在海外产生了越来越广泛的影响。2012年,纽约中国龙年新春音乐会、悉尼春节大巡游、中欧文化对话年、中韩友好交流年、中泰一家亲等丰富多彩的中国文化活动在世界各国蓬勃展开.吸引了世界各国民众的广泛参与和热情关注。
(1)运用矛盾特殊性与普遍性的知识,谈谈你对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关系的理解。(6分)
材料二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让人民享有健康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2012年中国文化产业总产值突破4万亿元,占GDP比重超过3%,2016年我国文化产业的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要达到5%,对社会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更加显著。
(2)结合材料,从“文化与社会”的角度,分析国家高度重视文化发展的原因。(8分)

(24分)十八大报告首次把生态文明建设提升至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四大建设并列的高度,列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五位一体”的总布局之一。
材料一山东省八五以来对环境领域投资情况和环境污染与GDP增长关系图

注:环境库兹涅茨曲线揭示了环境污染与GDP增长之间的关系。目前,我国正处于A点,离拐点还有一定距离。
材料二“美丽山东”首次写进2013年山东省政府工作报告。强调要加快建设节水型社会,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严格落实工程减排、结构减排和管理减排措施,高度重视大气污染治理,加大自然保护区、重点生态功能区保护力度,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和乡村文化建设。依法严厉查处破坏生态、污染环境行为。从而让齐鲁大地更加美丽,生态山东造福人民。
材料三建设生态山东、美丽山东,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文化强省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给自然留下更多修复空间,给农业留下更多良田,给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努力建设美丽山东,实现经济文化的永续发展。
(1)材料一(含注)反映了哪些经济信息?(3分)运用经济生活知识,结合材料二分析怎样才能让“齐鲁大地更加美丽,生态山东造福人民。”(6分)
(2)结合材料二,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建设“美丽山东”政府应承担的责任。(8分)
(3)结合材料三,回答建设生态山东、美丽山东,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唯物论道理。(7分)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10年,上海人陆士瑕在幻想小说《新中国》里记载了一个神奇的梦,梦中主人公随时光穿梭,看到“万国博览会”在上海浦东举行,为方便市民参观,上海滩建成了浦东大铁桥和越江隧道,还造了地铁,工厂中的机器有鬼斧神工之妙,租界的治外法权已经收回,汉语成了世界通用的流行语言……最后梦中人一跤跌醒,却言道:cc休说是梦,到那时,真有这景象也未可知。”
1920年,孙中山先生完成《建国方略》一书,书中提出了修建三峡水利、建设高原铁路系统等宏伟设想。构想了工厂遍地、机器轰鸣、高楼大厦矗立城乡、火车轮船繁忙往返的现代化景象,描绘了“万众一心,急起直追,以我五千年文明优秀之民族,应世界之潮流·而建设以政治最修明、人民最安乐之国家”的愿景。
材料二2012年1 1月29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到国家博物馆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提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现在。我翻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逐步实现这个目标。
摘编自《人民日报》(2012年11月20日)
(1)用意识能动性的有关知识分析说明上述材料。
(2)从《文化生活》角度说明为什么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
(3)为早日实现“中国梦”,更好履行文化职能,请给政府提出两点合理化建议。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党的十八大报告中,“美丽中国”成为中国各界关注的新词。
(1)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的相关知识,分析建设“美丽中国”对个人、企业生产者经营可能带来的影响。
(2)请运用“又好又快,科学发展”的相关知识,谈谈我国应如何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努力建设“美丽中国”。
(3)运用政治生活的有关知识,谈谈对党所倡导的“努力建设 ‘美丽中国’”的认识。

(26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贵和尚中”是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之一。“贵和”,即“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悖。”但这种和谐不是排除矛盾、消弭差异的和谐,而是蕴含着沉浮、升降、动静等对立面相互作用、相互消长、相互渗透、转化过程的和谐。正是这种整体的、动态的和谐,推动着事物的变化发展。“尚中”,即不偏不倚,不走极端。尚中乃是实现“和”的理想的根本途径。
“贵和尚中”思想,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十分重视宇宙自然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特别是人与人之间的和谐。这种思想表现在外交行动上就是以尚德不尚武为价值取向的“协和万邦”的政治理想,即以道德修养和教化为本,先治理好自己的民族、国家,再以此去感化其他民族和国家,把和谐作为重要原则来处理国与国、民族与民族之间的关系。
材料二近几年,北方某市坚持以“贵和”理念推进城市建设。当地政府投入资金,加快公共文化场所软硬件设施建设,在社区中普遍建立了文化活动中心和图书阅览室;每年端午节、中秋节传统节日,举办包粽子大赛、厨艺大赛和饺子宴及以“贵和尚中”为主题的经典诵读等活动,为居民群众搭建展示才艺和相互交流的平台,营造了共建社区、共创和谐、共享成果的社区大家庭浓厚氛围;同时,当地还重视用现代传媒整合传统资源,市政府鼓励艺术工作者进行艺术创新,一批既为人们喜闻乐见又格调高雅的文艺作品应运而生;经过几年的努力,把人们休闲娱乐的人民公园打造成了一个展示“贵和尚中”思想的艺术广场,在丰富人们精神生活的同时也促进了城市文化市场的繁荣。
(1)结合材料一,用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原理分析“贵和尚中”与“协和万邦”思想之间的关系。(lO分)
(2)分析说明“贵和尚中”思想主要体现了中华文化的什么特征?结合材料二,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分析贯彻“贵和”思想的举措对该市建设的意义。
(3)材料二中该市的做法体现了哪些方法论原则?(至少两条)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