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
材料一:6月2日,《北京晨报》刊发了北京师范大学教师侯会的一篇文章,该文主张将中学教科书中的《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一文拿掉。他希望拿掉此文的理由便是,因为此文在渲染暴力,对于尚未成年的十几岁孩子而言影响不好。
材料二:教育专家马建强说,我们现在很难用“非此即彼”的标准来确定《鲁提辖拳打镇关西》的取舍,因为文学作品有个主要特征就是“多义性”,时代发展更给价值阐释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就这篇文章而言,我们也可以解读到很多东西。
(1)用一句话概括以上材料的内容。(3分)
答:
(2)你对上面材料有何看法?请简要阐述。(7分)
答:
续写下面的一首诗,要求句式相近、想像合理、衔接自然。
我赞美每一株挺拔的树木/你们是大地上的爱、奋斗和成功。
我是一条蚯蚓,在泥土里一次次接近你们的根/接近你们爱的深度。
我是。
我是。
用“中国的书法”作开头,重组下面这个句子,不得改变原意,中间不得使用标点符号。(可以增删个别词语)
书法家就是运用这支笔创造了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书法艺术,使中国的书法成为表达民族美感的工具。
答:中国的书法
下面是《每日新闻》上刊载的一段文字,请概括它的核心信息,不超过20个字。
千叶学艺高校的高桥邦夫校长指出:“不采取任何教育措施让孩子自由在网上浏览就如同让没考驾照的人在高速公路上急驶一样危险。”随着电脑的普及,学生上网已渐渐成为生活的一部分。但是从网上得到的并不完全是对学生有利的信息。毒品、暴力、色情等对青少年身心发展有害的东西也非常多。如果孩子不懂网上的规则,还有可能在无意中使自己的行为成为违法行为,常见的如把CD上的歌曲复制后在网上播放,制造或发送带有病毒的电子邮件等。但是因此就禁止孩子上网,势必会使孩子跟不上信息化社会的发展。因此,高桥校长的意见是在进行网络规则、网络道德教育的基础上,要注意培养孩子分辨哪些是有益信息,哪些是有害信息的能力。这是自我保护意识的培养,也是自我保护能力的培养。
答:
根据下列各句的意思,用一句熟语加以概括。
A.听得再多,也不如亲眼见到一次。 () |
B.本来想害别人,结果害了自己。自食其果。 ( ) |
C.缺少必要的条件,再能干的人也很难做成事。 () |
D.非但办不好事情,反而常常把事情搞坏。 () |
自己得到便宜,却向别人诉苦经,以免旁人来分享甜头。
用一句俗语来说明其意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