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办世博会是中国人长久以来的梦想,2010年5月1日至10月31日,开放的中国迎来了凝聚人类璀璨文明的世博会。
活动一 “5.1”放假期间,小明和小张等几位同学在家长陪同下,参观游览世博园区中国馆。第一展区:探寻“东方足迹”。通过几个风格迥异的展项,重点展示中国城市发展理念中的智慧。其中的多媒体综合展项播放的影片,讲述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中国自强不息的城市化经验、中国人的建设热情和对于未来的期望。国宝级名画《清明上河图》被艺术地再现于展厅中,传达中国古典城市的智慧。第二展区:展开“寻觅之旅”。采用轨道游览车,以古今对话的方式让参观者在最短的时间内领略中国城市营建规划的智慧,完成一次充满动感、惊喜和发现的参观体验。第三展区:聚集“低碳行动”。聚集以低碳为核G元素的中国未来城市发展,展示中国人如何通过“师法自然的现代追隶”来应对未来的城市化挑战,为实现全球可持续发展提供“中国式的回答”。
(1)请你就中国国家馆的三个展区任选一个话题,说明创新的社会作用。
活动二 如果你是世博会的志愿者,现有一位来自黑格尔、马克思等哲学大师故乡的德国游客与你交流:“黑格尔认为,存在的就是合理的。‘和谐城市’是上海世博会主题的精髓,表达了‘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诉求。吉祥物‘海宝’又以汉字‘人’为核o创意,将人、城市和地球统一于一体。而目前城市的拥挤、污染、犯罪等无一不与人密切相关。这说明人和城市是难以和谐的。”
(2)请你用联系的观点,就人和城市的关系问题与德国游客进行哲学对话。
材料一
Z市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变化
年份 |
工资性收入 |
家庭经营收入 |
转移性收入 |
财产性收入 |
1990 |
32.6 |
6.5 |
0.5 |
0.4 |
1995 |
31.4 |
65.7 |
1.1 |
1.8 |
200 |
40 |
53.9 |
2.3 |
3.8 |
2005 |
43.3 |
49.3 |
3.3 |
4.1 |
2012 |
48,6 |
37.8 |
4.5 |
9.1 |
注:工资性收入主要是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收入;家庭经营收入是指农村住户以家庭生产经营单位进行生产筹划和管理而获得的收入;财产性收入是农村土地流转和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带来的收入。
材料二 z 市政府根据国家有关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的规定,出台了该市土地流转的实施细则,要求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引导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有序流转。鼓励和支持承包土地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流转,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杜绝强制流转等违法行为.保阵农民的收益权利;把土地流转与促进农民就业和社会保障结合起来。实现了农民离土不离乡.进厂不进城。
(l)揭示材料一中图和表蕴含的经济信息。( 8 分)
(2) 结合材料二,运用分配制度和市场经济的有关知识分析.为什么要坚持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引导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向专业大户等流转? ( 12 分)
2012年11月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京开幕。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十八大报告再次强调依法治国和依法行政,以下为部分国家法律条文摘要:税务机关应当根据有关机关的决定、意见书,依照税收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将应收的税款、滞纳金按照国家规定的税收征收管理范围和税款入库预算级次缴入国库。——《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把提高产品质量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加强对产品质量工作的统筹规划和组织领导,引导、督促生产者、销售者加强产品质量管理,提高产品质量,组织各有关部门依法采取措施,制止产品生产、销售中违反本法规定的行为,保障本法的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
用人单位违反本法给劳动者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
分析材料一中所涉及的相关市场主体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坚持依法办事的意义。
材料二十八大报告指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是科学发展观最鲜明的精神实质。
运用《生活与哲学》知识分析解放思想的理论依据。
某校高三(1)班学生,针对当前大学生就业状况与当地中小企业发展问题,进行了一次社会调研,请你一同参与。
调研一 企业招聘与大学生就业现状
材料一某市调研小组对该市企业招聘进行调研,企业认为难以招聘到的人员,其所占比重见下图:
材料二2012年,我国需要安排城镇劳动力有2400万人左右,其中高校、技校毕业学生和初中、高中毕业以后不再升学的学生,加起来近1400万人;还需要继续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800万人左右。而我国每年城镇能够安排的劳动力大约是1200万。
调研二 破解小微企业发展困境
材料三长沙某小工厂专门出口圣诞树上的小灯串,因为汇率波动,净利润受到影响。另外,人力成本上涨,原材料价格,也是这家公司要面对的成本之考。除了钱的烦恼,中小外贸企业还得担心欧洲经济寒潮对国外市场的影响。
(1)阅读材料一和材料二,概括我国目前的就业形势。(6分)
(2)就业是民生之本,它和每个人实现发展的空间和可能性紧密相连,也对整个社会生产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运用《经济生活》相关知识,说明解决就业问题对国家、企业和劳动者的重要意义。(6分)
(3)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谈谈我国中小企业如何应对外贸困难。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12年是邓小平“南方谈话”发表20周年。20年来,我国创造性地把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与市场经济的优势结合起来,使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
(1)根据上表,运用《经济生活》知识概述,我国取得经济发展成就的主要经验。
(2)“南方谈话”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需要充分发挥市场调节的作用。运用经济常识,分析“市场经济是唯一的资源配置方式”观点。(6 分)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十八大报告当中,首次提出了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的新目标。到2020年,我国消费总规模达到64万亿元。城乡居民将更多地享有改革发展的成果。但专家支出:我国长期以来的投资率高于消费率的惯性还没有从根本上改变,扩大消费的基础尚不牢固,让百姓分享更多经济发展成果依然任重道远。
材料二江苏省2012年全省公共财政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支出合计5314.31亿元,比2011年增长16.3%,占公共财政支出的75.6%,超过四分之三。在各项民生支出中,与人民群众生活直接相关的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和就业、保障性安居工程、文化等方面的支出2611.36亿元,比2011年增长20.9%;与人民群众密切相关的公共交通运输、节能环保、城乡社区事务、农林水利事务、农业综合开发等方面支出2702.95亿元,比2011年增长12.2%。
(1)结合材料一,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分析如何保障和改善民生,提高居民消费水平?
(2)结合材料二,说明江苏省财政投入起到了哪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