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类社会发展的长河中,有无数杰出人物,以其思想和行动或多或少地影响着人类历史发展的进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始皇出世,李斯相之,天崩地坼,掀翻一个世界。是圣是魔,来可轻议。”
——李贽《史纲评要·后秦记》卷四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始皇是怎样“掀翻一个世界”的?
材料二(康熙)无论是平定三藩的战争,还是平定噶尔丹,或者是收复台湾的战争,康熙,号以一国之力对付一个地方力量,虽然胜利也来之不易,但并没有改变宏观的历史格局……其次,康熙的国内政策促进了国家的繁荣,但他的政策缺乏创新,基本上都是沿用前人的做法……而且,康熙本人热爱数学、自然科学、西方技术,却没有将之向全国推广的热情,使中国丧失了一个大规模接受西方文明的良机。总的来说,康熙是一个有成就的帝王,但并非一个扭转了历史发展方向的人物。
——《影响世界的100个帝王排行榜》
(2)根据材料二概括说明康熙帝“不是一个扭转历史发展方向的人”。
(3)综上所述,你认为应该如何正确评价历史人物?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一 (19世纪后期)英国科学家虽然有不少发明,但他们固守蒸汽时代的旧技术,轻视电力技术应用。比如电灯发明后,它以刺眼的光线公布,新的光源将使世界的面貌焕然一新。而当时在英国,电灯的推广却遭到煤气照明公司的反对,千方百计保护已取得垄断地位的煤气照明,致使第二次技术革命产生的新兴工业部门的发展迟滞。《世界近代史》
材料二 美国在这一时期的技术研究和技术引进,主要是应用技术,并不更多注重基础科学的研究,但这为后来科学研究和更多的技术发明创造了条件,争取了时间,积聚了力量。 《大循环》
回答:
(1)根据材料概括英国、美国对待科学技术的不同态度。
(2)根据材料二归纳美国实施“科技兴国”战略的具体表现。
(3)美英对科技的态度给我们当前实施科教兴国提供了哪些经验和教训?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当今国际竞争实质是综合国力的竞争,综合国力的强弱,决定着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和作用的发挥。
请回答:
(1)根据材料概括综合国力的构成要素。(3分,写出其中三项即可。)
(2)根据近代世界历史发展内容,概括工业生产力的变化,分析这种变化的原因。
(3)英国在19世纪中期取得了世界霸权,成为世界霸主。试根据英国综合国力构成要素分析英国成为世界霸主的原因。
近代资本主义政体的建立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有力保障。
材料一(见漫画图)
材料二:人们把他弥留之际交给华盛顿夫人的遗嘱打开之后发现,那份遗嘱是他在七月份亲自仔细拟好的。在头几条中有一条规定,要在他的妻子去世以后解放他家中的奴隶。
——《华盛顿传》
(1)漫画所反映的是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所采用的何种政体形式,该形式是通过哪一个重要文献加以确立的?
(2)作为总统,他为什么不能解放全国的奴隶?当时该国的政体形式如何?
(3)以上述两种政体为例,简述近代西方政治制度对社会发展产生什么影响?
(18分)读史使人明智。回顾历史上的重要改革与改革过程中的争论,可以获得很多启示。阅读以下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杜攀曰:“利不百,不变法;功不十,不易器。法古无过,循礼无邪”。卫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孝公曰:“善!”
——《史记》卷68
材料二:今君实(司马光)所以见教者,以为侵官、生事、征利、拒谏,以致天下怨谤也。某则以谓受命于人主,议法度而修之于朝迁,以授之于有司,不为侵官;举先王之政,以兴利除弊,不为生事;为天下理财,不为征利;辟邪说,难壬人,不为拒谏。至于怨诽之多,则固前知其如此也
——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
材抖三:荣禄、王文韶还在慈禧召集的御前会议上说:“大经、大法自有祖宗遗训,岂容轻改。”他们还说:“议院设而废君,大逆不道之事更多矣……民主万不可设,民权万不可重,议院不可变通。”
——《中国近代政治制度史纲》第52页
请回答:
(1)材料一记述的争论发生于何时?争论的实质是什么?在这场争论之后,秦孝公采取了什么重大举措? (6分)
(2)材料二中所说的“人主“是指哪位皇帝?王安石变法期间采取的措施为什么会引起一些人的“怨诽”?(4分)
(3)根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指出与荣禄、王文韶等相对立的政治(思想)派别、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政治主张。(4分)
(4)为什么历史上的重大改革总与争论相伴?就此谈谈你的看法。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我给了一般人民以恰好足够的权力,也不使他们失掉尊严,也不给他们太多;而那些有钱有势的豪富的人们,我也设法不使他们受到损害;我手执一只大盾,不让任何一方不公平的占着优势——梭伦
材料二:
请回答:
(1)梭伦调解社会矛盾的主要指导思想是什么?材料二是梭伦改革的哪一项具体措施?
(2)综合材料一、二,分析说明“公平”的实质是什么?由此分析说明梭伦改革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3)根据材料二说明梭伦改革对雅典民主政治的奠基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