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1945年8月,《大公报》报道毛泽东来到重庆的消息时称:“爱好民主自由的人士都知道,这是维系中国目前及未来历史和人民幸福的一个喜讯。”这反映了“爱好民主自由的人士”期盼                    

A.国共双方和平协商,创建新中国
B.国共双方消除隔阂,共同抗日
C.共产党领导人民推翻国民党的统治
D.共产党与民主党派合作建立新中国
科目 历史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较易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俄国革命经事实证明是自由资本主义的救世主:一方面使西方赢得了反希特勒德国的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利,另一方面悖谬地通过苏联表面上对大萧条所具备的免疫力,促使人们放弃对自由市场正统观念的信念,为资本主义进行自我改革提供了驱动力。”苏联“对大萧条所具备的免疫力”主要得益于()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
C.斯大林模式 D.赫鲁晓夫改革

1930年,斯大林说:“当我们已经不需要容许某种程度的私人贸易自由的时候,当这种容许只会产生坏结果的时候,当我们有可能通过自己的商业组织来调整城乡之间的经济联系,而不必依靠私人贸易及其私人流转,不必容许资本主义某种活跃的时候,我们就‘让新经济政策见鬼去’。”这表明斯大林的根本意图是()

A.为实现国家工业化积累资金 B.否定新经济政策的全部价值
C.排斥市场调节对经济的作用 D.强调单一公有制和政府调控

在苏联勃列日涅夫时期流传着一个政治幽默:一天,有个西方记者要采访第一个上天的宇航员加加林的家,他家的邻居告诉记者说:“他上天了。”记者说:“那我采访加加林夫人也行。”邻居说:“她去商店买东西了。”记者说:“那我等她回来吧。”邻居说:“你还是等加加林吧,因为他夫人买东西要排很长时间的队,而加加林在天上飞得很快。”这反映了当时苏联()

A.农业发展缓慢
B.经济增长速度下降
C.片面发展重工业,牺牲人民消费品生产
D.在宏观调控的基础上扩大了市场的作用

北师大黄安年教授认为:“本世纪(20世纪)有两位伟大的改革家,一位是罗斯福,在一定程度上挽救了现代资本主义国家,一位是邓小平,在一定程度上挽救了现代社会主义国家。” 罗斯福和邓小平改革的不同之处是()

A.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B.消除经济发展的严重困难
C.调整生产关系以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D.保障了原有的社会制度

英国《经济学家》预测:“21世纪的欧洲,不会被炮火摧毁,但可能会被一张张福利支票压得喘不过气,这已经成为一场‘国家战争’——纳税人不惜用示威骚乱逼迫政府,要为他们的人生负责。”这表明欧洲国家( )

A.示威骚乱有可能演变为战争 B.福利政策已不能缓和社会矛盾
C.面临严重的财政与政治危机 D.福利政策弊端、问题不断显现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