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0—12题。 (9分,每小题3分)
左思,字太冲,齐国临淄人也。家世儒学。父雍,起小吏,以能擢授殿中侍御史。思少学钟、胡书及鼓琴,并不成。雍谓友人曰:“思所晓解,不及我少时。”思遂感激勤学,兼善阴阳之术。貌寝,口讷,而辞藻壮丽。不好交游,惟以闲居为事。
造《齐都赋》,一年乃成。复欲赋三都,会妹芬入宫,移家京师,乃诣著作郎张载,访岷邛之事。遂构思十年,门庭籓溷皆著笔纸,遇得一句,即便疏之。自以所见不博,求为秘书郎。及赋成,时人未之重。思自以其作不谢班、张,恐以人废言。安定皇甫谧有高誉,思造而示之。谧称善,为其赋序。张载为注《魏都》,刘逵注《吴》《蜀》而序之曰:“观中古以来为赋者多矣,相如《子虚》擅名于前,班固《两都》理胜其辞,张衡《二京》文过其意。至若此赋,拟议数家,传辞会义,抑多精致,非夫研核者不能练其旨,非夫博物者不能统其异。世咸贵远而贱近,莫肯用心于明物。”陈留卫权又为思赋作《略解》…… 自是之后,盛重于时,文多不载。司空张华见而叹曰:“班、张之流也。使读之者尽而有余,久而更新。”于是豪贵之家竞相传写,洛阳为之纸贵。初,陆机入洛,欲为此赋,闻思作之,抚掌而笑,与弟云书曰:“此间有伧父,欲作《三都赋》,须其成,当以覆酒瓮耳。”及思赋出,机绝叹伏,以为不能加也,遂辍笔焉。秘书监贾谧请讲《汉书》,谧诛,退居宜春里,专意典籍。及张方纵暴都邑,举家适冀州。数岁,以疾终。
(选自《晋书·左思传》,有删改)
【注】 ①钟、胡:即钟繇、胡昭,魏晋书法家。②籓溷(fān hùn):篱笆边,厕所旁。③伧父(fǔ):粗野鄙贱的人。
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门庭籓溷皆著笔纸著:放置,安放
B.思造而示之造:拜访,探访
C.世咸贵远而贱近贵:显贵,地位高
D.专意典籍意:放在心上

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能说明左思《三都赋》创作成功,形成“洛阳纸贵”原因的一项是(   )
①思所晓解,不及我少时  ②不好交游,惟以闲居为事
③门庭籓溷皆著笔纸,遇得一句,即便疏之  ④谧称善,为其赋序
⑤至若此赋,拟议数家,传辞会义,抑多精致  ⑥退居宜春里,专意典籍

A.①③⑤ B.③④⑤ C.②④⑤ D.①⑤⑥

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左思出身寒微,相貌丑陋,不善言辞,小时候习书法、学鼓琴都没有学成,经他后天不断勤奋向学,所写书信重修饰,文采壮美华丽。
B.左思面壁十年、呕心沥血写成《三都赋》后,名重一时,当时众多知名学者张载、刘逵、卫权等交口称赞,并相继为之作注作序。
C.文章记述天资不算聪慧的左思成功的事例,意在告诉人们家庭儒学熏陶、后天不懈努力以及名流赏誉鼓吹等主客观因素都是不可缺少的。
D.文章叙写了陆机初入洛阳,怀抱志愿,先鄙视嘲笑左思,后又为其所折服等事件,旨在从侧面写出《三都赋》的名重当世。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较易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李文耕,字心田,云南昆阳人。家贫,事亲孝,服膺宋儒之学。嘉庆七年进士,以知县发山东,假归养母。母丧,服阕,补邹平。到官阅四月,不得行其志,引疾去。以官累,不得归。十九年,教匪①起,寿张令以文耕娴武事,招助城守,训练、防御皆有法,贼不敢窥境。大吏闻其干略,起复补原官。
在邹平五年,治尚教化。民妇陈诉其子忤逆,文耕引咎自责,其子叩头流血,母感动请释,卒改行。听讼无株累,久之,讼者日稀。善捕盗。养捕役,使足自赡,无豢贼;数亲巡,穷诘窝顿②。尝曰:“治盗必真心卫民,身虽不能及者,精神及之,声名及之。”终任,盗风屏息。课诸生,亲为指授,勉以为己之学③,民呼李教官,又呼为李青天。调冠县,迁胶州,浚云、墨二河。道光二年,擢济宁直隶州,未之任。巡抚琦善特荐之,宣宗夙知其名,即擢泰安知府。
调沂州,立属吏程课,谓:“官不勤则事废,民受其害;教化本于身,然后可以教百姓。”属吏皆化之。沂郡产檞树,劝民兴蚕,建义仓备荒。捕盗如为令时。寻擢兖沂曹道。司河事,修防必躬亲。属厅请浚淤沙,需银五万,往视之,曰:“无庸!春涨,即刷去矣。”果如其言。
五年,迁浙江盐运使。时盐业疲累,充商者多无藉游民。文耕知其弊,请分别征缓,以纾商力。责富商领运,不得因引滞贱价私卖,课渐裕。七年,擢湖北按察使,复调山东。严治胥役,诈赃犯辄置重典。断狱宽平,责属吏清滞狱,数月,积牍一空。谓:“山东民气粗而性直,易犯法,亦易为善,故教化不可不先。”
居三岁,调贵州。凿桐梓葫芦口,以息水患。黔产,无绵布,设局教之纺织。贫民艰生计,重利而薄伦常,撰文劝导,曰家喻户晓篇。十三年,休致归。
文耕平生以崇正学、挽浇风为己任,在山东久,民感之尤深,殁祀名宦。(节选自《清史稿·循吏三》)
【注】①教匪:因信某种宗教而作乱者。②窝顿:窝藏。③为己之学:即儒学。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宣宗知其名,即擢泰安知府夙:早
B.调沂州,立属吏程课程课:考核检查
C.断狱宽,责属吏清滞狱平:公平
D.文耕平生以崇正学、挽浇风为己任浇风:良好的社会风气

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能体现李文耕“治尚教化”的一组是:
①训练、防御皆有法,贼不敢窥境
②课诸生,亲为指授,勉以为己之学
③养捕役,使足自赡,无豢贼;数亲巡,穷诘窝顿
④立属吏程课,谓:“官不勤则事废,民受其害;教化本于身,然后可以教百姓。”
⑤凿桐梓葫芦口,以息水患。黔产,无绵布,设局教之纺织
⑥贫民艰生计,重利而薄伦常,撰文劝导,曰家喻户晓篇

A.①③⑥ B.②④⑥ C.①④⑤ D.②③⑤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文耕有才能谋略。嘉庆十九年时,因教匪作乱,寿张县令请李文耕帮助守城。李文耕在训练、防御方面都颇有办法,使得贼寇不敢侵犯寿张县境。
B.李文耕勤于政务。在胶州任职时,他领导民众对云、墨二河进行了疏浚;在沂郡任职时,他领导民众建造义仓防备荒年,鼓励民众利用檞树资源兴办养蚕业。
C.李文耕重视对属吏的管理和教育。在沂州,他曾对属吏训话:“官员不勤奋,政事就会荒废,百姓就会受伤害;教化应从自身做起,自身经教化,才能教化百姓。”
D.李文耕讲求效率,讨厌积滞拖沓之弊。道光七年在山东任职位时,他责令属吏清理积滞案件,属吏们用了几个月时间,把堆积如山的各种卷宗全都清理掉。

把第Ⅰ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每句5分,共10分)
⑴文耕引咎自责,其子叩头流血,母感动请释,卒改行。
⑵往视之,曰:“无庸!春涨,即刷去矣。”果如其言。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      ,斯固百世之遇也。(张溥《五人墓碑记》)
(2) 亦以明死生之大,。(张溥《五人墓碑记》)
(3) 臣心一片磁针石,。(宋·文天祥《扬子江》)
(4),恐年岁之不吾与。(屈原《离骚》)
(5),春与秋其代序。 惟草木之零落兮,。(屈原《离骚》)
(6) 亦余心之所善兮,。(屈原《离骚》)
(7)长太息以掩涕兮,。(屈原《离骚》)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杜环,字叔循。侍父一元游宦江东,遂家金陵。环谨饬重然诺,好周人急。
父友兵部主事常允恭死于九江,家破。其母张氏年六十余,哭九江城下,无所归。有识允恭者,怜其老,告之曰:“今安庆守谭敬先,非允恭友乎?盍往依之?”母如其言,附舟诣谭。谭谢不纳,母大困,从人至金陵,因访一元家所在,问:“一元今无恙否?”道上人对曰:“一元死已久,惟子环存,其家直鹭洲坊中。”
母服破衣,雨行至环家。环方对客坐,见母,大惊,因问曰:“母非常夫人乎?何为而至于此?”母泣告以故。环亦泣,扶就座,拜之,复呼妻子出拜。妻马氏解衣更母湿衣,奉糜食母,抱衾寝母。母问其平生所亲厚故人及幼子伯章。环知故人无在者,不足付,又不知伯章存亡,姑慰之曰:“天方雨,雨止为母访之。苟无人事母,环虽贫,独不能奉母乎?愿母无他思。”母见环家贫,雨止,坚欲出问他故人。环令媵女从其行。至暮,果无所遇而返,坐乃定。环购布帛,令妻为制衣衾。自环以下,皆以母事之。母性偏急,少不惬意,辄诟怒。环私戒其家人,顺其所为,勿以困故,轻慢与较。母有痰疾,环亲为烹药,进匕筋。以母故,不敢大声语。
越十年,环异地逢其子伯章,泣谓之曰:“太夫人在环家,日夜念少子成疾,不可不早往见。”伯章若无所闻,第曰:“吾亦知之,但道远不能至耳。”环归半岁,伯章来。母见少子,相持大哭。既而伯章见母老,恐不能行,竟绐以他事辞去,不复顾。环奉母弥谨。然母愈念伯章,疾顿加。后三年,遂卒。环具棺椁殓殡之礼,买地城南钟家山葬之,岁时常祭其墓云。 ——选自明·宋濂《杜环小传》,有改动。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重然诺,好人急救济
B.母如其言,附舟谭往见
C.谭不纳,母大困道歉
D.奉糜母,抱衾寝母给……吃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A.竟给他事辞去小易大,彼恶知之
B.访一元家所在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C.至暮,果无所遇而返,坐定必以长安君为质,兵
D.环购布帛,令妻制衣衾秦王赵王击缶

下列各句,与“何为而至于此”句式完全一致的一项是()

A.君何以知燕王 B.夫子何哂由也
C.夫晋,有何厌 D.何故而至此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常允恭之母张氏因突然变故而无家可归,只好投奔故旧,但是未被谭敬先接纳,万般无奈之下,找
到了故人之子杜环。
B.杜环见到张氏,深感惊讶,随即殷勤接待张氏。他和家人都像对待母亲一样服侍张氏,使张氏在杜
家无忧无虑地度过了晚年。
C.常伯章担心母亲年老不能走远路,竟然找了个借口来欺骗母亲,丢下她不管,离开了杜家。
D.作者被杜环关爱他人、善始善终的事迹所感动,因而撰文予以表彰,并在文中一再用对比手法表现

杜环重情重义的高尚情操。
翻译。
①今安庆守谭敬先,非允恭友乎?盍往依之?母如其言,附舟诣谭。
②伯章若无所闻,第曰:“吾亦知之,但道远不能至耳。”
③除逆阉废祠之址以葬之,且立石于其墓之门,以旌其所为。(《五人墓碑记》)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
叶 嘉 传
苏轼
叶嘉①,闽人也。其先处上谷。曾祖茂先,养高不仕,好游名山,至武夷,悦之,遂家焉。尝曰:“吾植功种德,不为时采,然遗香后世,吾子孙必盛于中土。”茂先葬郝源,子孙遂为郝源民。
至嘉,少植节操。或劝之业武,曰:“吾当为天下英武之精,一枪一旗,岂吾事哉!”因而游见陆先生②,先生奇之,为著其行录,传于时。上读其行录而善之,敕建安太守召嘉,给传③遣诣京师。
郡守始令采访嘉所在,命赍书示之。嘉未就,亲至山中,为之劝驾,始行登车。天子见之,曰:“吾久饫④卿名,但未知其实尔,我其试哉!”因顾谓侍臣曰:“视嘉容貌如铁,资质刚劲,难以遽用,必槌提顿挫之乃可。”遂以言恐嘉曰:“砧斧在前,鼎镬在后,将以烹子,子视之如何?”嘉勃然吐气,曰:“臣山薮⑤猥士,幸惟陛下采择至此,可以利生,虽粉身碎骨,臣不辞也。”上笑,命以名曹处之,又加枢要之务焉。
已而,上敕御史欧阳高、金紫光禄大夫郑当时、甘泉侯陈平三人与之同事。欧阳疾嘉初进有宠,计欲倾之。嘉虽见侮,为之起立,颜色不变。上为责欧阳,怜嘉,视其颜色,久之,曰:“叶嘉真清白之士也。其气飘然,若浮云矣。”遂引而宴之。
少选间,上鼓舌欣然,曰:“始吾见嘉未甚好也,久味其言,殊令人爱。朕之精魄,不觉洒然而醒。书曰‘启乃心,沃朕心’,嘉之谓也。”于是封嘉钜合侯,位尚书,曰:“尚书,朕喉舌之任也。”由是宠爱日加。
后因侍宴苑中,上饮逾度,嘉辄苦谏。上不悦,曰:“卿司朕喉舌,而以苦辞逆我,余岂堪哉!”遂唾之,命左右仆于地。嘉正色曰:“陛下必欲甘辞利口然后爱耶?臣言虽苦,久则有效。陛下亦尝试之,岂不知乎!”上因含容之,然亦以是疏嘉。
嘉既不得志,退去闽中。上以不见嘉月余,劳于万机,神苶⑥思困,颇思嘉。因命召至,遂恩遇如故。居一年,嘉告老,上曰:“钜合侯,其忠可谓尽矣。”遂得爵其子。又令郡守择其宗支之良者,每岁贡焉。
赞曰:今叶氏散居天下,皆不喜城邑,惟乐山居。氏于闽中者,盖嘉之苗裔也。天下叶氏虽多,然风味德馨为世所贵,皆不及闽。闽之居者又多,而郝源之族为甲。嘉以布衣遇天子,爵彻侯,位八座,可谓荣矣。然其正色苦谏,竭力许国,不为身计,盖有以取之。
(选自《东坡全集》,有删改)
【注释】①〔叶嘉〕,叶之嘉者,指茶叶。②〔陆先生〕陆羽,唐朝人,著《茶经》,被后人称为“茶圣”。③〔传zhuàn〕传车,驿站的车马。④〔饫(yù)〕饱食,这里引申为听闻。⑤〔山薮〕深山密林。⑥〔苶(niè)〕疲倦。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或劝之武业:从事,以……为业
B.欧阳嘉初进有宠疾:嫉妒
C.一年,嘉告老:居住
D.遂得其子爵:封爵位,授以官爵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先生奇之,著其行录。旦日飨士卒,击破沛公军。
B.吾久饫卿名,但未知实尔。而余亦悔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C.必槌提顿挫之可。今其智反不能及。
D.嘉见侮,为之起立,颜色不变。有槁暴,不复挺者。

下列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都能体现皇帝对叶嘉的赏识的一组是()
①嘉未就,亲至山中,为之劝驾②上为责欧阳,怜嘉,视其颜色,久之
③朕之精魄,不觉洒然而醒④上因含容之
⑤上以不见嘉月余,劳于万机,神苶思困,颇思嘉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②③⑤ D.③④⑤

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篇介绍了叶嘉的家世,他的原籍是福建,祖先曾居上谷,曾祖父茂先迁居武夷,死后葬在郝源,于是茂先的子孙也成了郝源人。
B.叶嘉出身布衣,从小重视节操培养,胸怀大志,因品行出众被皇上征召入朝,在朝中他宠辱不惊,气度非凡,敢于直谏,忠心报国。
C.苏轼在文中塑造了一个面目较黑、气质如铁、刚正不阿、令人清醒的叶嘉形象,这一形象其实是茶叶的化身。本文是苏轼以拟人化手笔为茶叶所写的一篇传记文。
D.苏轼为叶嘉作传,目的在于表达自己对高洁刚正、恬淡飘然的品格的追求,同时也通过对叶嘉生平的叙述,劝诫人们对名利不必汲汲以求,而应功成身退。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因而游见陆先生,先生奇之,为著其行录,传于时。(3分)
(2)卿司朕喉舌,而以苦辞逆我,余岂堪哉!
(3)然其正色苦谏,竭力许国,不为身计,盖有以取之。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
秦有尊卢沙者,善夸谈,居之不疑。秦人笑之,尊卢沙曰:“勿予笑也,吾将说楚以王国之术。”翩翩然南。
迨至楚境上,关吏絷之。尊卢沙曰:“慎毋絷我,我来为楚王师。”关吏送诸朝。大夫置之馆,问曰:“先生不鄙夷敝邑,不远千里,将康我楚邦。承颜色日浅,未敢敷布腹心;他不敢有请,姑闻师楚之意何如?”尊卢沙怒曰:“是非子所知!”大夫不得其情,进于上卿瑕。瑕客之,问之如大夫。尊卢沙愈怒,欲辞去。瑕恐获罪于王,亟言之。
王趣见,未至,使者三四往。及见,长揖不拜,呼楚王谓曰:“楚国东有吴越,西有秦,北有齐与晋,皆虎视不瞑。臣近道出晋郊,闻晋约诸侯图楚,刑白牲,列珠盘玉敦,歃血以盟曰:‘不祸楚国,无相见也!’且投璧祭河,欲渡。王尚得奠枕而寝耶?”楚王起问计。尊卢沙指天曰:“使尊卢沙为卿,楚不强者,有如日!”王曰:“然敢问何先?”尊卢沙曰:“是不可以空言白也。”王曰:“然。”即命为卿。
居三月,无异者。已而晋侯帅诸侯之师至。王恐甚,召尊卢沙却之。尊卢沙瞠目视,不对。迫之言,乃曰:“晋师锐甚,为王上计,莫若割地与之平耳。”王怒,囚之三年,劓而纵之。尊卢沙谓人曰:“吾今而后知夸谈足以贾祸。”终身不言;欲言,扪鼻即止。
君子曰:战国之时,士多大言无当,盖往往藉是以谋利禄。尊卢沙,亦其一人也。使晋兵不即至,或可少售其妄;未久辄败,亦不幸矣哉!历考往事,矫虚以诳人,未有令后者也。然则尊卢沙之劓,非不幸也,宜也。      
(取材于宋濂《宋文宪公全集》)
【注】君子:指作者宋濂自己。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姑闻楚之意何如师:做老师。
B.王见,未至趣:兴趣。
C.闻晋约诸侯楚图:谋取。
D.欲言,鼻即止扪:摸。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A.瑕客,问之如大夫 / 齐桓、晋文事可得闻乎
B.尚得奠枕寝耶 /王笑不言
C.盖往往藉是谋利禄 /请立太子为王,绝秦望
D.然尊卢沙之劓,非不幸也 /小获邑,大则得城

下列句子编为四组,全都表现尊卢沙“大言无当”的一项是
①吾将说楚以王国之术②不祸楚国,无相见也
③使尊卢沙为卿,楚不强者,有如日 ④是不可以空言白也
⑤为王上计,莫若割地与之平耳⑥吾今而后知夸谈足以贾祸

A.①③⑤ B.①③④ C.②④⑥ D.②⑤⑥

下列对原文意思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尊卢沙大言不惭,声称自己能游说楚王,因此一到楚国就受到楚国官吏的礼遇。
B.尊卢沙的大张声势和故作高深的表现,帮他先后几次过关,终获机会进见楚王。
C.尊卢沙以对晋等诸侯图楚形势的分析打动了楚王,并且很快就被楚王任命为卿。
D.尊卢沙大言无当以致于最后被劓鼻,作者认为他的引祸上身实际上是自作自受。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勿予笑也,吾将说楚以王国之术
(2)吾今而后知夸谈足以贾祸
(3)他人有心,予忖度之。夫子之谓也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