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对财政的理解,正确的是( )
A.财政是国家创造的价值 | B.财政是国家的收入 |
C.财政是国家的收入和支出 | D.国家的财政是通过支出实现的 |
“纳税诱发纳税人的一种强烈的关切,关切你那含有你血汗钱的事业。税款在缴纳的那一刻起,就转化为一种文化自觉:这个事业,这个国家,从此有我的一份。时时考虑这个钱怎么花,花得妥不妥”。下列这段话不正确的有()
A.每个公民应该以纳税人的高度责任感积极关注、监督国家对税收的作用 |
B.通过纳税能培养纳税人参与国家管理的责任感和主人翁精神 |
C.税收的作用使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发展和纳税人的利益 |
D.通过纳税使纳税人成为税收的使用者和管理者 |
《半月谈》介绍,“种种迹象表明,2003年我国经济面临的国际环境将更为严峻......我国经济将遭遇比亚洲金融危机更为严峻的挑战。......外需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将继续走弱,扩大内需成为必然的政策选择。”根据当前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现状,为刺激社会需求,财政支出的重点应转向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公益事业上来,与国家的宏观经济政策相适应。据此回答13题
13、上述材料表明( )
①经济发展水平对财政收入起决定作用②财政支出的重点是以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为依据的③要坚持适度从紧的财政政策④国家的政策可以通过财政支出体现出来
A.①② | B.③④ | C.①③ | D.②④ |
如果积累基金超过了生产资料的增长,就会导致生产资料供不应求,价格上涨,在建工程不能按期完成。如果积累基金小余生产资料的增长,则会造成生产资料的积压,减缓国民经济的增长速度。这就要求我们()
A.积累基金和消费基金必须同国民收入的增长相一致 |
B.积累基金必须同社会增加的生产资料数量相一致 |
C.积累基金必须与全社会的生产资料数量相一致 |
D.消费基金必须同全社会的消费资料数量相一致 |
增加国民收入最根本的途径是( )
A.延长劳动时间 B.提高劳动生产率
C提高劳动强度 D.增加劳动者数量
社会总产品是指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由各个生产部门的劳动者生产的( )
A.扣除已消耗的生产资料以后的用货币表示的那部分产品 |
B.用货币表现的最终产品和劳务价值的总和 |
C.产品的总和 |
D.用货币表示的社会总产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