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6年全国高考的作文题是“我生活在幸福的年代里”。下列事件没有发生在这个“幸福的年代里”的是
A.“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方针的提出 | B.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 |
C.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 | D.“一五”计划即将完成 |
苏联在实施斯大林经济模式时,实行了居民证制度。只给城镇居民发放居民证,农民没有居民证。没有居民证和其他有关证明文件,苏联公民是不能异地流动的。这一制度实施的主要目的是
A.服务于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战略 | B.强化城市政权便于镇压反革命 |
C.实行劳动力的计划管理 | D.杜绝城乡人口的流动 |
在美国20世纪30年代的大危机期间,胡佛政府通过法令倡导轮流工作,以扩大就业面;同时还批准了“邻居互助计划”,要求就业者或半就业者帮助四邻中的生活困难者。这表明胡佛政府
A.企图借助道德力量来缓解危机 |
B.开始加强对经济的干预 |
C.寄希望于“邻居互助计划”克服危机 |
D.扩大就业是其解决危机的唯一措施 |
日本军方战史关于二战时期中日军队作战情况的报告里写道:“热带森林内的战斗,原本是我军的特长,但在障碍物和猛烈的迫击炮火面前,则无法发挥威力,无论在哪一战场,都是由于敌人逐次渗透到侧背而被迫撤退。特别是由于敌机独占战场上空,发挥强大威力,……经常出现战况逆转。”材料中的“敌人”是指
A.在华北敌后抗击日军的八路军 | B.淞沪会战中的国民革命军 |
C.海南岛中共琼崖抗日游击队 | D.中国入缅作战的远征军 |
下表反映了1933-1936年间中国锑锡生产和输出变化情况(单位:吨)。
年份 |
锑 |
锡 |
||||
生产量 |
输出量 |
输出占生产% |
生产量 |
输出量 |
输出占生产% |
|
1933 |
11290 |
11170 |
98.9 |
8492 |
9611 |
113.2 |
1934 |
13833 |
13450 |
97.2 |
8132 |
6442 |
79.2 |
1935 |
15185 |
14186 |
93.4 |
11009 |
9180 |
83.3 |
1936 |
14338 |
13168 |
91.8 |
12954 |
11260 |
86.9 |
——摘自《中国近代经济史统计资料选辑》
据此可得出的结论是
A.中国近代矿业企业以官僚资本为主
B.抗日战争前的矿业生产为中国抗战奠定了物质基础
C.锑锡产量的逐年增加表明中国近代重工业发展迅速
D.中国近代矿业呈现出明显的半殖民地特征
毛泽东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中论述了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关系。他指出:“民主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社会主义革命是民主革命的必然趋势。”这两个革命阶段能够有机连接的原因是
A.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走不通 |
B.俄国十月革命为中国提供了经验 |
C.民主革命包含了社会主义因素 |
D.中国国情决定中国革命必须分两步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