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农民王某,一家五口人,1976年全家收入300元左右,全家住两间土屋,从生产队里分的口粮仅够吃十个月,家中值钱的大件只有一台收音机、一台缝纫机。现在,他家年收入粮食4000公斤,还养了猪、牛、羊等;一个儿子上大学,年收入1.8万元,盖了一座三层小楼,家中彩电、冰箱、洗衣机一应俱全,还安装了电话。
(1)王某一家的家庭消费在改革后,发生了什么重大变化?
(2)什么原因使王某一家的生活发生如此大的变化?
(3)在当前情况下,王某一家应该树立什么样的消费观?

科目 政治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较易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假若你正在以《拒绝过度包装,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为题出一期黑板报,一位同学却不以为然的说:“企业生产的产品不包装,怎么能销售?我就喜欢精美包装的商品。”
请运用矛盾分析法,谈谈你对这位同学观点的看法。

改革开放以前,平均主义的“大锅饭”分配体制,极大挫伤了生产者的劳动积极性,严重制约了生产效率的提高。改革开放后,党中央针对客观存在的这一实际情况,提出了“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分配原则,分配体制的重大变革,有力地促进了我国生产力的快速发展。十七大强调,要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增加城乡居民收入。要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进一步健全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收益分配的制度。在初次分配和再分配中要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再分配要更加注重社会公平,以逐步缩小收入分配差距。
(1)、从“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到“更加注重社会公平”,我国分配原则变化的哲学依据是什么?
(2)、试说明党的十七大强调更加注重社会公平的政治意义。
(3)、分析我国改革分配制度,实现社会公平的经济措施。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二十年来,我国的货币政策进行过多次调整,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末至九十年代初,国民经济运行出现了较为严重的通货膨胀,从1993年至1996年间,政府实行了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为了防范中国经济出现衰退,政府把“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调整为“宽松”的货币政策;2003年以来,政府开始适当紧缩银根,货币政策在“稳健”和“适度从紧”之间寻找平衡;2007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面对中国经济存在的投资增长过快、信贷投放过多、外贸顺差过大等问题,将货币政策由“稳健”改为“从紧”。 2008年9月15日——12月23日,银行存贷款基准利率与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双双五次下调,货币政策在实际操作上已告别从紧,转向松动,政策重点开始转向“保增长”。
问题:我国运用和调整货币政策的过程如何做到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2007年全国物价出现了上涨,特别是农产品价格的上涨幅度还比较大。随之而来是粮食问题凸现出来。我们现在所遇到的粮食问题,与短缺经济条件下发生的粮食问题有本质的不同,与改革开放以来出现的两次粮食涨价也有所区别。因为粮食的市场供求关系变了,粮食生产的发展环境变了,粮食消费观念和消费习惯也变了。谈论粮食问题并不是粮食安全出现了问题,是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保护粮食安全不能走老路,关键在于保护和提高三大能力。
运用哲学知识回答:
(1)说明“谈论粮食问题并不是粮食安全出现了问题,是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的道理。
(2)保护粮食安全为什么不能走老路?

7月5日20时左右,新疆乌鲁木齐市发生打砸抢烧严重暴力犯罪事件,共造成197人死亡,1721人受伤。这是境内外“三股势力”精心策划和组织的一起打砸抢烧严重暴力犯罪事件,它给新疆各族群众生命财产造成重大损失,严重破坏了当地正常秩序和社会稳定。他们的根本目的就是要把新疆搞乱,把新疆分裂出去,企图实现新疆“独立”,对策我们坚决反对。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大家庭。在这个大家庭中,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历史已经证明并将继续证明: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则政通人和、百业兴旺;国家分裂、民族纷争,则国破家亡、人民遭殃。因此,不管什么人,不管哪个民族,都必须遵纪守法。任何一个负责任的政府和努力建设法治社会的国家都不会允许这种情况的发生。新疆7.5事件发生后,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自治区党委、政府迅速果断地处置了这起严重暴力犯罪事件,有力地维护了新疆社会稳定、民族团结的良好局面。
(1)、试运用普遍联系的观点,说明我国加强民族团结的重要性。
(2)试从政治学角度,分析新疆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社会和谐稳定的主要原因。
(3)试从经济学角度,为促进新疆进一步繁荣发展提出三条合理建议。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