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成立后曾长期实行计划经济体。回答20—2l题。
右图是某同学在网上查阅资料时发现的南洋兄弟烟草公司营业执照的一部分。依据图片中的信息,可知当时中国处于
| A.中华民国成立初期 |
| B.社会主义改造时期 |
| C.“大跃进”运动时期 |
| D.国有企业改制时期 |
票证是新中国成立后计划经济体制的外在表现之一。我国票证使用最集中的时期是20世纪
| A.40—50年代 | B.50——80年代 |
| C.80—90年代 | D.90年代以后 |
下表是1850年一2050年世界能源消费构成比例(每年总量为1)
上表反映了这一时期
| A.政府强化对能源消费的控制 |
| B.经济发展使能源枯竭 |
| C.能源消费越来越倚重新型能源 |
| D.传统能源的消费陷入停滞 |
历史学家黄安年曾经评价道:“他的经济改革,冲击了旧有的模式,具有开创性,兼有成功和挫折、经验和教训、创新和夭折。它基本上是纠正某些偏差,是在维持原有结构基础上的局部改革。我们既不能把它看成是异端,也不毹视为划时代的创举。”材料中的“他”应是
| A.罗斯福 | B.斯大林 | C.赫鲁晓夫 | D.戈尔巴乔夫 |
1937年7月17日,蒋介石在谈话中表示“如果战端一开,就是地无分南北,年
无分老幼,无论何人,皆有守土抗战之责任,皆应抱定牺牲一切之决心。所以政府必特别谨慎以临此大事。”由此可见他
| A.继续推行“攘外必先安内”政策 | B.视卢沟桥事变为全国抗战的开始 |
| C.准备抗战的同时态度尚不够坚决 | D.希望与共产党密切合作共同抗日 |
围绕以下《外交大事记》的一块展板,四位同学展开讨论,其中观点正确的是
| A.甲、丙、丁 | B.乙、丙 | C.甲、乙、丁 | D.丙、丁 |
中国有句俗话“一个好兄弟不如一个好邻居”。联想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外交,突出体现这种思想的是
| A.积极参加国际维和行动 | B.发起成立上海合作组织 |
| C.积极参加世界贸易组织 | D.参与发起创立亚太经合组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