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君主与百姓的关系,中国古代史上的思想家们多有论述。孟子认为君权的获得依赖于天命和民心两个方面,董仲舒主张“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黄宗羲则主张“天下为主,君为客”。对上述材料理解不正确的是:
A.孟子认为君权来自于神和百姓的授予 | B.董仲舒的主张将君主权力进行神化 |
C.黄宗羲的主张体现了民本思想 | D.他们都对君主拥有权力的正当性提出质疑 |
“敌我之间和人民内部这两类矛盾的性质不同,解决的方法也不同。简单地说起来,前者是分清敌我的问题,后者是分清是非的问题。”对于上述毛泽东著作中“两类矛盾”学说理解正确的是
A.分清敌我与是非问题是中国建设道路的核心内容 |
B.该学说对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起了指导作用 |
C.该学说为新中国的成立作了政治理论准备 |
D.该学说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是有益的 |
1929年5月4日,国民党上海特别市执行委员会宣传部编辑的《五四特刊》认为,五四运动输入的西洋思想“不是陈腐便是过火”。“过火”的思想指的是
A.马克思主义 | B.自由恋爱观 |
C.实业救国论 | D.民主和科学思想 |
秦始皇焚书坑儒,汉武帝独尊儒术,李贽“不以孔子是非为是非”,康有为“孔子是变革的先师”,袁世凯“尊孔复古”,新文化运动“打倒孔家店”,孔子有时被“圣神化”,有时又被“妖魔化”。说明历史上对孔子的评价与当时政治形势有关,由此正确认识是
A.历史是一个任人打扮的小姑娘 | B.历史就是过去的人和事 |
C.历史是人类认识自我的途径 | D.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 |
孙中山在一次演说中说:“试想明太祖驱除蒙古,恢复中国,民族革命已经做成,他的政治,却不过依然同汉、唐、宋相近。故此三百年后,复被外人侵入,这由政体不好的缘故……”据此他认为
A.应该致力于民族革命,赶走帝国主义 |
B.应该进行政治革命,实现民权 |
C.必须立即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实现民生 |
D.必须迅速掀起反对帝国主义的革命浪潮 |
近代有学者呼吁,青年人应该摆脱是非荣辱听命他人的奴隶地位,脱离无常识之思、无理由之信仰的蒙昧时代。由此他主张
A.求强求富 | B.变法维新 |
C.共和革命 | D.民主科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