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有机化合物()与另一有机化合物发生如下反应生成化合物():
++
(1)是下列化合物之一,已知不能与溶液发生显色反应。则是(填标号字母)。
(2)的分子式是,可能的结构简式是:和。
(3)有多种同分异构体,其中一种同分异构体发生银镜反应后,其产物经酸化可得()。可发生如下反应:
F+该反应的类型是,的结构简式是。
(4)若与具有相同的碳链,则的结构简式为:。
如图是用石墨和铁作电极电解饱和食盐水的装置。
请填空:
(1)X的电极名称是________极,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Y极的电极材料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检验X极产物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某同学在实验时误将两种电极材料接反,导致X极上未收集到预期产物。一段时间后又将两极的连接方式纠正过来,发现X一端出现了白色沉淀,此沉淀是________(填化学式)。其形成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该沉淀在空气中放置,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工业上电解饱和食盐水的方法之一是将两个极室用离子交换膜隔开(如图),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阳极室(A处)加入__________,阴极室(B处)加入__________,离子交换膜只允许________通过。
氯碱工业中用离子交换膜法电解制碱的主要生产流程示意图如下:
依据上图完成下列填空:
(1)与电源正极相连的电极上所发生反应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与电源负极相连的电极附近,溶液的pH________(填“不变”、“升高”或“降低”)。
(2)工业食盐含Ca2+、Mg2+、Fe3+等杂质,精制过程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果粗盐中含量较高,必须添加钡试剂除去
,该钡试剂可以是________(填字母代号)。
a.Ba(OH)2 b.Ba(NO3)2 c.BaCl2
(4)为有效除去Ca2+、Mg2+、,加入试剂的合理顺序为________(填字母代号)。
a.先加NaOH,后加Na2CO3,再加钡试剂
b.先加NaOH,后加钡试剂,再加Na2CO3
c.先加钡试剂,后加NaOH,再加Na2CO3
(5)脱盐工序中利用NaOH和NaCl在溶解度上的差异,通过______、冷却、______(填写操作名称)除去NaCl。
(6)由图示可知用离子交换膜法电解制碱工艺中________产品可循环使用。
(7)已知NaCl在60 ℃的溶解度为37.1 g,现电解60 ℃精制饱和食盐水1371 g,经分析,电解后溶液密度为1.37 g·cm-3,其中含有20 g NaCl,则电解后NaOH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_mol·L-1。
利用天然气合成氨的工艺流程示意图如下:
依据上述流程,完成下列填空:
(1)n mol CH4经一次转化后产生CO 0.9n mol,产生H2________mol(用含n的代数式表示)。
(2)K2CO3溶液和CO2反应在加压条件下进行,加压的理论依据是________(填字母代号)。
a.相似相溶原理 b.平衡移动原理 c.酸碱中和原理
(3)由KHCO3分解得到的CO2可以用于________(写出CO2的一种重要用途)。
(4)整个流程有三处循环,一是Fe(OH)3循环,二是K2CO3溶液循环,三是________循环。
实验室用N2、H2合成氨气,并用酚酞试液检验生成的氨气,用锌与盐酸反应制取氢气;用NaNO2饱和溶液和NH4Cl饱和溶液共热制取氮气:
NaNO2+NH4Cl===NaCl+NH4NO2
NH4NO2N2↑+2H2O。
制取装置如图所示:
(1)装置A用于制取________。
(2)装置E中分液漏斗上方常用导管与圆底烧瓶相通,作用是________。装置E与装置C直接相连,连接时导管口连接方法为e接________。
(3)装置C的另一接口与其他仪器装置相连接时,导管口的连接顺序为:另一接口________接________,________接________,________接________。
(4)装置D的作用为________。装置F导出的气体的成分为________。
(5)装置G内滴有酚酞的试液,用于检验氨气的生成,该装置中导管口能否插入液面以下________(填“能”或“不能”),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从充分利用原料的角度看,装置G应装双孔塞,此时另一接口应与________相连为佳。
合成氨工业中,原料气(N2、H2,混有少量CO、NH3)在进入合成塔之前,常用醋酸二氨合铜(Ⅰ)溶液来吸收CO,其反应为:CH3COO[Cu(NH3)2]+CO+NH3CH3COO[Cu(NH3)3]·CO(正反应为放热反应)。
(1)必须除去CO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醋酸二氨合铜(Ⅰ)溶液吸收原料气中CO的适宜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吸收CO后的醋酸二氨合铜(Ⅰ)溶液经适当处理又可再生,恢复其吸收CO的能力而循环使用,其再生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