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现有部分短周期元素的性质或原子结构如下表:
元素编号 |
元素性质或原子结构 |
层上有2对成对电子 |
|
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2倍 |
|
常温下单质为双原子分子,其氢化物水溶液呈碱性 |
|
元素最高正价是+7价 |
(1)元素的原子最外层共有种不同运动状态的电子。元素的一种同位素可测定文物年代,这种同位素的符号是
(2)元素与氢元素形成一种离子,写出该微粒的电子式(用元素符号表示)
(3)元素与元素相比,非金属性较强的是(用元素符号表示),下列表述中能证明这一事实的是
a.常温下的单质和的单质状态不同 b.的氢化物比的氢化物稳定
c.一定条件下和的单质都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4)探寻物质的性质差异性是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四种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中化学性质明显不同于其他三种酸的是,理由是 。
(B)现有部分短周期元素的性质或原子结构如下表:
元素编号 |
元素性质或原子结构 |
单质能与水剧烈反应,所得溶液呈弱酸性 |
|
层电子数比电子数多2个 |
|
第三周期元素的简单离子中半径最小 |
|
层有三个未成对电子 |
(1)写出元素的离子结构示意图。
写出元素的气态氢化物的电子式(用元素符号表示)
(2)写出元素最高价氧化物水化物的电离方程式
(3)元素与氯元素相比,非金属性较强的是(用元素符号表示),下列表述中能证明这一事实的是
a.常温下氯气的颜色比单质的颜色深
b.的单质通入氯化钠水溶液不能置换出氯气
c.氯与形成的化合物中氯元素呈正价态
(4)探寻物质的性质差异性是学习的重要方法之-。、、、四种元素的单质中化学性质明显不同于其他三种单质的是,理由。
氧化剂H2O2在反应时不产生污染物,被称为绿色氧化剂,因而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
Ⅰ.某实验小组以H2O2分解为例,探究浓度、催化剂、溶液酸碱性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在常温下按照下表所示的方案完成实验。
实验编号 |
反应物 |
催化剂 |
① |
10 mL 2%H2O2溶液 |
无 |
② |
10 mL 5%H2O2溶液 |
无 |
③ |
10 mL 5%H2O2溶液 |
1 mL 0.1 mol·L-1FeCl3溶液 |
④ |
10 mL 5%H2O2溶液+少量HCl溶液 |
1 mL 0.1 mol·L-1FeCl3溶液 |
⑤ |
10 mL 5%H2O2溶液+少量NaOH溶液 |
1 mL 0.1 mol·L-1FeCl3溶液 |
(1)实验①和②的目的是____ 。
同学们进行实验时没有观察到明显现象而无法得出结论。资料显示,通常条件下H2O2稳定,不易分解。为了达到实验目的,你对原实验方案的改进方法是__ (填一种即可)。
(2)实验③④⑤中,测得生成氧气的体积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图1所示。分析该图能够得出的实验结论是_____ __。
Ⅱ.资料显示,某些金属离子对H2O2的分解起催化作用。为比较Fe3+和Cu2+对H2O2分解的催化效果,该实验小组的同学设计了如图2所示的实验装置进行实验。
(1)某同学通过测定O2的体积来比较H2O2的分解速率快慢,实验时可以通过测量____ _ (或 _ )来比较。
(2)0.1 g MnO2粉末加入50 mL H2O2溶液中,在标准状况下放出气体的体积和时间的关系如下图所示。解释反应速率变化的原因: 。
(3)根据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理论,联系化工生产实际,你认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_____ (填序号)。
A.化学反应速率理论可以指导怎样在一定时间内快出产品
B.勒夏特列原理可以指导怎样使有限原料多出产品
C.催化剂的使用是提高产品产率的有效办法
D.正确利用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反应限度都可以提高化工生产的综合经济效益
在一定条件下,可逆反应:mA+nBpC达到平衡状态。
(1)若A、B、C都是气体,减小压强,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则m+n和p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
(2)若A、C是气体,增加B的量,平衡不移动,则B的状态为______________。
(3)若A、C是气体,而且 m+n=p,增大压强可使平衡发生移动,则平衡向________(填“正”或“逆”)反应方向移动。
(4)若加热后,可使C的质量增加,则正反应是________(填“放热”或“吸热”)反应。
在体积一定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如下化学反应:
CO2(g)+H2(g) CO(g)+H2O(g),其化学平衡常数K和温度t的关系如表,回答下列问题:
t℃ |
700 |
800 |
830 |
1000 |
1200 |
K |
0.6 |
0.9 |
1.0 |
1.7 |
2.6 |
(1)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表达式为K = 。
(2)该反应为 反应(选填吸热、放热)。
(3)能判断该反应是否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依据是 (多选不得分)。
a.容器中压强不变 b.混合气体中 c(CO)不变
c.υ正(H2)=υ逆(H2O) d.c(CO2)=c(CO)
(4)某温度下,平衡浓度符合下式:c(CO2)·c(H2)=c(CO)·c(H2O),试判断此时的温度为 ℃。
(5)某温度下SO2的转化反应的2SO2(g)+O2 (g) 2SO3(g)平衡常数K =532.4.
下面三个混合体系中各物质的浓度如下表:
体系 |
c(SO2) mol/L |
c(O2) mol/L |
c(SO3) mol/L |
浓度商 |
(1) |
0.0600 |
0.400 |
2.000 |
不填 |
(2) |
0.0960 |
0.300 |
0.500 |
不填 |
(3) |
0.0862 |
0.263 |
1.020 |
不填 |
试判断各体系反应进行的方向:
体系(2) ;体系(3): (填正向、逆向或已平衡)。
(1)由氢气和氧气反应生成1 mol水蒸气放热241.8 kJ,写出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已知18 g液态水转化成水蒸气需吸热44 kJ,则反应2H2(g)+O2(g)===2H2O(l)的ΔH=________kJ·mol-1,氢气的标准燃烧热ΔH=__________kJ·mol-1。
(2)已知:2SO2(g)+O2(g) 2SO3(g) ΔH=-196.6 kJ·mol-1
2NO(g)+O2(g) 2NO2(g) ΔH=-113.0 kJ·mol-1
则反应NO2(g)+SO2(g) SO3(g)+NO(g)的ΔH=________kJ·mol-1。
(1)有下列四种物质:A.青霉素 B.葡萄糖 C.苯甲酸钠 D.柠檬黄
请你根据题意,选择恰当的选项用字母代号填空:
可直接进入人体血液补充能量的是 ;
有阻止多种细菌生长的功能的抗生素类药物是 。
(2) 防治环境污染和改善生态环境已成为全球的共识。
①下列物质不会污染室内空气的是 (填字母,下同);
A. 氮气(N2) B. 一氧化碳(CO) C. 甲醛(HCHO)
②下列有关环境污染防治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推广使用无铅省油可减少铅污染
B.室外焚烧塑料垃圾可减少大气污染
C.淘汰含磷洗衣粉可降低水体富营养化程度